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鄂尔多斯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鄂尔多斯:转变从“靠天”到“靠人”开始
内蒙古新闻网  15-09-16 09:10 打印本页 来源: 内蒙古晨报  
 

  在鄂尔多斯采访期间,记者走访了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大学生创业就业园、鄂尔多斯市高新区启迪孵化器和鄂托克旗螺旋藻产业园等多个园区。采访中,记者发现,在新形势与压力下,鄂尔多斯正由依赖自然资源向依靠人才资源转变。

  “草原英才”团队打造中国“藻都”

  王志忠,呼市人,曾是内蒙古农业大学的老师。几年前,他是鄂托克旗政府引进的高端技术人才,目前担任内蒙古自治区螺旋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他的团队有20人,曾获评自治区“草原英才”团队。该团队主要从事螺旋藻的选种、育种、养殖、采收技术、加工技术到过程管理、质量管理,以及下一步产品的研发等。“我们要打造中国的藻都,从一系列产品的更新到产品链的延伸,好多事情等着我们去做”。

  鄂托克旗螺旋藻产业园依托当地天然碱资源,以及热光资源充足,水质优良等天然条件建成。从高处观望,会看到园区整齐划一的大棚。这些大棚里,供养着绿色的天然螺旋藻。“螺旋藻的生长需要光和热,生长也较快,大概4天时间就能收一次。”园区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该园区共有26家企业入驻,预计到2020年螺旋藻粉及其深加工产品实现产值10亿元,可解决就业2500人,成为鄂托克旗乌兰镇重要的产业支撑。

  鄂托克旗也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建成了自治区级螺旋藻工程技术中心,还组建了20人的“草原英才”团队,就是为园区各大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工作。“我们现在发表的论文有20多篇,推广的技术有30多项,这些技术直接推广给企业,有些技术看似很简单,但一旦推广,产量立马上升”。

  王志忠接受采访时也表达了对人才政策的看法:“支持的资金到位了,但是量还是少,人才队伍应该继续扩大。有些政策还需真正落实,能真正重视人才、重视科技。”

  创业园为青年创业者开“绿灯”

  在内蒙古人才政策中,不仅为高端人才提供了优惠政策,引来了大批“金凤凰”,也为青年创业者搭建了良好的创业平台,让各高校毕业生实现本地创业、就业。

  这样的青年创业者,在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大学生创业就业园有很多。80后创业者贾青毕业于西安西京学院,在园区里他建立了“小丑速递”,目前这家公司已成为业内小有名气的“情感速递”公司。在创办一年多的时间里,已累计服务市民1.6万人次,带动就业18人,年利润近百万元。他告诉记者:“进入创业园区,三年之内不用交房租,水、电、暖也全部免费。现在我还在园区内开了咖啡馆。在这里挣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据了解,东胜区大学生创业园累计入驻大学生创业企业156家,入园创业大学生800多人,带动社会就业4000余人。

  在人才方面,鄂尔多斯市主要采用了人才与项目相结合、研究与应用相结合、政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吸引人才。从资金扶持、创业奖励、住房安置、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为各类创新创业人才提供保障。对与鄂尔多斯市签订工作合同的“院士”,免费提供实验或工作场所,并拨付不低于1000万元的工作经费。对落户鄂尔多斯市并获评“天骄英才”、“草原英才”、“鄂尔多斯英才”称号的人才,拨付不低于500万元、300万元、100万元的相关经费,同时享受建筑面积为180、150、120平方米的安家费全额补贴。另外,对引进的科技创业创新人才,给予50-500万元项目扶持资金。 (记者 福荣)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致敬
希望的田野
排查线路
粉刷院墙
守护草原平安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上都河国家湿地公园
村美家美日子美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