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通辽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通辽:育时代栋梁 谱教育新篇
内蒙古新闻网  15-09-16 11:26 打印本页 来源: 通辽日报  
 

  青春正好不负韶华

  市实验小学课间一瞥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百年大计,教育为先。

  一直以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中的一件大事。如何应对新形势下的新要求,我市教育工作将以怎样的姿态迎接重任和挑战?

  市委、市政府在准确把握新阶段教育发展特点和规律的同时,把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均衡作为重点,借鉴先进地区教育的特色经验模式,打造我市教育升级的新亮点,努力实现教育聚人才、教育聚人气,教育增强发展牵引动力的目标。

  “抓教育就是抓经济、抓根本,就是抓支撑力、抓竞争力。我们必须把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建设教育强市、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突破口,努力探索符合时代要求、顺应教育规律、适应竞争需要、具有通辽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打造出通辽教育品牌。真正让通辽成为‘出名师、出名校、出人才、出经验’的蒙东地区教育高地。”市委书记罗永纲确定了今后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

  合力打造教育强市

  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大战略,教育发展优先谋划,教育经费优先保障,教育项目优先安排,教育难题优先解决,教育用地优先保障,教育人才优先引进,教师待遇优先落实……全市上下凝成一股推进教育发展的强大合力,形成了“大办教育、办好教育”的浓厚气氛。

  各地党政领导把办好教育、支持教育作为自己的责任所在,每年教师节均对优秀教师、师德模范、优秀班主任、优秀校长、先进教育工作者进行了表彰,对在中考高考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及个人进行了表彰,各地教育部门加大对学校建设的投入力度,想方设法改善办学条件、办公条件及校园基础设施。

  公安、交警、综治、文化等部门联合整治校园周边环境,为教育保驾护航;财政、发改、住建、国土、环保等部门通力配合,开辟教育建设项目“绿色通道”;市财政局科学安排调配有限资金,教育经费及时足额到位;市委组织、人事、编制部门为引进、招聘教师积极而为……领导重视、部门支持、社会参与、凝心聚力,众志成城打造教育品牌。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为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解决义务教育深层次矛盾,促进教育公平,我市启动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去年底,我市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任务纳入今年的教育改革范畴,市政府制定并印发了《通辽市深入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召开了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动员会,与各旗县市区人民政府签订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书,对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逐步缩小校际办学条件差距。今年我市各旗县加大了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努力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硬件达标。2015年投资8333.6万元,扩建面积12106.92平方米,新建风雨操场5325.96平方米,塑胶运动场地7块。进一步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教师和校长的选聘与流动机制。通过实施“特岗计划”,共招聘“特岗教师”855人。出台了《关于开展旗县范围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指导意见》,在县域内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截至目前,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共交流校长119人,全市教师交流达1046人。

  一流环境高质高效

  在开鲁县东风镇中心广场西侧,一栋由红蓝黄三种色彩搭配组成的二层小楼格外漂亮,主楼园形舞蹈厅上方“东风中心幼儿园”几个大字十分醒目。

  除了布置统一的教室,还有一间教室摆满了各种玩具,园长朱英杰介绍说,除了180多个4岁以上的儿童在这里接受学前教育,他们还为镇里3岁以下儿童提供先进的早期教育,这在幼儿园建成以前,是根本不可想象的事情。

  近几年来,我市不断规范学前教育管理工作,开展示范园创建活动,促进学前教育城乡均衡、校际均衡,扩大优质资源,让更多的学龄前幼儿接受优质教育。

  我市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全市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建立健全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强化责任担当,自我加压,拼搏进取,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了齐心协力抓质量、埋头苦干促提升的浓厚氛围。

  学生素质明显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升。据统计,今年我市高考成绩全区排名第五位,排在呼、包、鄂、赤之后。被清华、北大录取10人,再创新高。

  民族教育稳步推进

  我市高度重视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坚持把少数民族教育摆在“优先、重点”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为少数民族培养出大批高素质人才。

  今年以来,市教育部门对9所高中和部分初中的中高考备考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在部分民族学校,开展了听评课活动,推进新课改。组织市教研室教研员先后对3所蒙古族高中和科区、开鲁、库伦、奈曼、后旗等地部分蒙古族初中、小学、教学点进行了调研视导。调研视导主要侧重于新课改起步晚、问题大的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和所有蒙古族高中。调研视导过程分各学科教研员深入课堂听课、各学科教研员与学科教师一同评课议课和召开全校或教研组长以上会议三个步骤,各学科教研员就课堂教学情况,带队领导整体反馈,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相关建议。继续推进了“读标准音、写规范字”活动。对全市民族学校教师进行了培训。举办了全市第二届蒙古语授课民族教育联盟工作推进会,指导通辽蒙古族中学筹备全市蒙古语授课高中教育联盟首届“同课异构”教学活动;指导通辽市蒙古族学校筹备主城区义务教育阶段民族教育联盟“同课异构”教学活动。

  校园足球独树一帜

  我市把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作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作为推进素质教育、引领学校体育改革创新的重要突破口。目前,全市共有682所规模以上中小学为市级以上足球特色学校,其中,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校有111所,自治区级校园足球特色校200所,市级校园足球特色校371所。全市校园足球人口3万人,占在校生人数的10%。

  按照中央及自治区关于大力发展足球事业的有关精神,市教育部门出台了《通辽市2014-2017年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行动计划》《通辽市校园足球发展十年规划》《通辽市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竞赛方案》《通辽市校园足球学校评估认定办法》。建立校园足球学生招生直通车制度,全市市级以上足球特色学校都建立校级足球队,义务教育阶段对足球学生实行跨区域招生,重点培养;市直高中每校招收了50人的足球特长班;与内蒙古民族大学体育学院协商成立了足球支教团队。

  截至目前,我市为111所国家级特色学校投入校园足球专项资金442万元。通过临时聘用代课、大学生实习等方式,引进足球教练员及教师75人。科尔沁区为通辽二中特招了2名高水平足球教练员。通过与清华大学协商,组织对全市足球特色学校114名体育教师进行了为期10周的“慕课”模式培训;邀请北京体育大学4名专家专题培训教师150余名。成功组织了“校长杯”“旗县长杯”“市长杯”“娜荷芽杯”等各项比赛,累计比赛1972场,共有27000多名中小学生参加了比赛。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面对未来的新征程,通辽市教育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尽情播种和耕耘着。(记者宋悦)

[责任编辑 魏莉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致敬
希望的田野
排查线路
粉刷院墙
守护草原平安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上都河国家湿地公园
村美家美日子美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