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是自治区第10个草原文化遗产日,内蒙古展览馆于9月6日起举办了为期7天的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市群众艺术馆组织20多位非遗传承人、15类非遗展品参展。
展出首日,乌兰察布展区就引爆了参观者的热情,来自各盟市的参观团纷纷驻足展区,尝一尝卓资山熏鸡和丰镇月饼,品一品鸿茅药酒,听一听东路二人台戏曲,看一看乌兰察布手工艺人现场展示,引得参观者流连忘返。
乌兰察布市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加之多民族长期聚居,形成了以游牧、农耕、渔猎、商旅为主线的多元地域文化。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于2006年5月正式启动,至今已逾9年,“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成绩斐然。现全市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项,自治区级“非遗”项目10项,东路二人台唱响长城内外,鸿茅药酒畅销大江南北,丰镇庙会古风悠扬,察右后旗毛绣闻名遐迩,四子王旗民族工艺品技艺精良……这些“非遗”项目与乌兰察布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并在海内外拥有广泛声誉。
我市群艺馆负责人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民族记忆,是我们亮丽的文化风景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一项系统而又浩大的工程,在“非遗”的挖掘、普查、保护和传承中需要更多的人支持和理解。 (见习记者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