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科教文卫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曾经创造辉煌的内蒙古民族影视该如何续写传奇?
 

《侠客行》作为国产电视连续剧的精品之作,在国内多家电视台播出。

在我区拍摄、由我区演员参演的电影《狼图腾》使草原文化传播到全世界。

  先发优势遭遇产业化瓶颈

  上世纪90年代初,以塞夫、麦丽丝为代表的内蒙古电影人适应形势,紧盯市场需求,采取多元融资、市场化运作的制片之路,制作了多部民族题材优质影片,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1994年,著名导演王新民牵头成立了“北方影视公司”,筹资拍摄了内蒙古第一部市场化运作的电视剧《啼笑因缘》,打响了王新民品牌。当其他省市的电影人在北京四处觅址拟建影视拍摄场地时,“王新民影视工作室”已在北京抢先建立了占地54亩、拥有4个摄影棚的“天骄基地”。早在2004年,内蒙古仕奇集团投资6000万元,与内蒙古电视台联合摄制的电视连续剧《成吉思汗》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剧场播出,以平均每天80%的收视率,成为央视年度电视剧收视冠军,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传播效益。

  可以说,内蒙古民族影视业在国内较早进入市场,产业化发展具有先发优势。

  然而,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全国影视剧市场逐步完善并与国际接轨,影视剧生产产业化、市场化、社会化成为必然趋势。在新形势面前,我区影视产业发展中一些根本性问题逐渐凸显,如资本积累率难以提高、产业优势难以突破、人才外流等。表现在创作上,近年来内蒙古经济发展增速连续排在全国前列,但影视剧创作产量和质量却没有和经济发展同步。

  一份调查资料显示,2000年,内蒙古电视剧发行13部,其中《蓝色妖姬》《成吉思汗》等几个剧目在国内获得了不俗的收视率。此后10年,内蒙古每年都保持着10部影片以内的产量,并不乏《侠客行》《我的鄂尔多斯》这样的精品。到近3年,每年只有两三部电视剧发行,发行量与知名度均大不如前。

  中国电影市场一年比一年红火,特别是在今年,7月票房创纪录达到54.9亿,单月比2008年全年高11.5亿,比1989—1990年两年还多2亿。在当前势头高涨的行情中,包括内蒙古在内的民族电影的形势却不见乐观,能够进入院线放映的影片数量并不多。不仅仅是内蒙古,国内民族题材影视作品的发展也不容乐观。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周星表示,在他所参与的近两年的国内电影评选中,参评的民族题材电影少之又少。

  云南省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中心主任、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伍匡文在研讨时表示:国内少数民族题材影视创作多年来一直处于“很尴尬”的处境。“市场越做越小,票房越来越小,有的仅仅依赖创作资金来维持。”

  内蒙古电影集团董事长助理、内蒙古星空国际传媒董事长臧志军指出,“这几年少数民族题材的电影创作,在电影市场的严峻形势面前并不尽如人意。”他认为,“成本低使此类电影根本没钱进行高品质的制作与后期宣传,许多发行公司和院线对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票房有顾虑,不愿过多介入此类影片的发行工作,观众即使想看也很难看见。”

  著名导演王新民分析,目前民族影视面临的瓶颈主要体现为:题材知名度低,范围狭窄。民族题材由于不是市场热门题材,所以融资极为困难,即使有了投资,拍摄完成后投放市场也仍然困难重重。而内蒙古由于缺少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播出平台,又没有有实力的制作平台,造成人才无法聚集。

[责任编辑 李珍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致敬
希望的田野
排查线路
粉刷院墙
守护草原平安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上都河国家湿地公园
村美家美日子美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