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充分利用公开招录平台,大量吸纳优秀人才。高素质人才是一个团队的“核心”和“旗帜”,高素质人才的数量,决定着一个团队的整体水平。近年来,我县十分重视各类人才的引进工作,通过公开招考、聘请等多种方式,积极引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所急需的各类高素质人才。到目前,先后聘请了6名区市农业和畜牧业方面的科技人员,专门负责指导我县发展设施蔬菜及畜牧业方面的技术问题,解决了全县发展养殖业中的技术难题,为全县农业、畜牧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近年来,通过公开招考的方式,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招聘了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28人,六类基层服务岗高校毕业生21人,蒙古语授课高校毕业生6人,医务人员7人,中小学教师43人;兴永碳素有限公司公司招聘了本科大学生管理人才15名,专业技术人才4名;蒙鹰建材有限公司招聘了专科以上学历的大学毕业生10名,聘任了3名高级工程师。高素质人才的引进,为全县人才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的发展。
三是充分利用就业平台,发挥人才最大潜能。县就业局设立了人才交流中心,定期开展人才交流会,为各类人才就业提供平台。去年,先后举办了全县人才交流暨劳动力供需洽谈会和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洽谈会,两次洽谈会共有86家用人单位提供了1200多个就业岗位,有2100多名剩余劳动力、200余名大中专毕业生参加了求职应聘,通过供需双方洽谈达成就业协议的420多份。
(三)优化发展环境,激发人才活力
不论是本土人才还是外来人才,都一视同仁,一样关心爱护,决不厚此薄彼、三般两样,积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一是优化人才政策环境。在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市委的有关政策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由组织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协作,共同构建吸引人才的“绿色通道”,优质快捷地为引进专业人才、高层次人才、现代企业管理人才等提供必要的优惠政策和良好的生活环境。二是落实人才建设经费。安排一定数额的经费,积极组织专业人员就新技术、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中的问题进行学习;结合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搞科技示范、有偿承包。三是提高人才政治待遇。建立重大决策科技人员听证会制度,充分发挥各类科技人员的智慧和才能;大力举荐业绩突出的优秀企业家参选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和自豪感。目前,有两名企业家被选举为市党代表。
(四)加强人才培养,构建人才团队
面对国内近千家碳素企业的竞争,要想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唯一的办法就是革新工艺技术、创新优化产品。为此,近年来我县围绕特色产业,培养、培育了两支优秀的石墨产业创新、创业人才团队,一个是兴和兴永碳素有限公司的“超细粉高纯石墨材料”研发及创新人才团队,另一个是瑞盛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组建的“各项同性石墨”创新人才团队,自治区人才协调办公室每年为每个团队拨付50万元的新产品研发经费。
多年来,团队围绕市场需求和企业生产能力,研发了多种类型、不同规格的新产品,具有一定的科研基础和水平,为全县经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