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赤峰市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正在合力攻坚、迅速推进,项目区各具特色、亮点纷呈、焕然一新,广大农牧民群众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幸福之感油然而生。
“十个全覆盖”工程,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实施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和发展工程。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自治区主席巴特尔亲自挂帅指导和推动这项工作。今年6月,王君来赤峰市对“十个全覆盖”工程进行了重点调研,肯定了赤峰市的成效和做法,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具体指导。他强调指出,在推进过程中,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有效调动各方积极性,切实把工程推进与发展特色产业结合起来,与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结合起来,与生态环境建设保护结合起来,与提升农牧民综合素质结合起来,切实把这件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十个全覆盖”工程启动之初,市委、市政府将此作为最大的扶贫工程、最大的民生工程,作为推进“四个全面”、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的一项重要举措,举全市之力迅速推进。各级党委、政府制定了严格的目标方案,严明的质量标准,严密的考评制度,严厉的问责制度。各级领导深入基层、包村入户,各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广大农牧民群众踊跃参与、献计出力,在全社会掀起了“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建设高潮。一个个特色鲜明、魅力各异的美丽乡村展现在人们面前。
实践证明,“十个全覆盖”工程顺民心、得民意,是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的重要成果,是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发展工程。
“十个全覆盖”工程资金投入之巨,建设标准之高,惠及人数之多,在赤峰市农村牧区建设史上前所未有。这是一场事关每一个农牧民切身利益、生活质量、幸福感受的深刻变革,是向小康社会迈进的历史跨越,是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里程碑。
人在改变环境,环境也在改变人。“十个全覆盖”工程改变的不仅是村容村貌、环境改造等“硬件”,也包括乡风民俗、乡村道德等“软件”。工程正在改变着千百年来农村牧区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进一步缩小了城乡之间、城镇市民与农牧民之间的差距。在提升农牧民生活环境质量的同时,也传承着优秀传统文化,留住美丽乡村的记忆符号。
“十个全覆盖”工程是一次大考,不仅考验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也考验工作作风和素质。凡是工程进度快、质量好、群众满意度高的地方,就是干部最有实干创新精神、干群关系最融洽密切的地方。通过工程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干部把发展的目光聚焦到农村牧区,把工作的重心放在农村牧区,把全部的心思放在农牧民身上。越来越多的资本、人才、政策向农村牧区集中,越来越多的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成果惠及广大农村牧区。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赤峰市农村牧区人口众多,能否如期完成“十个全覆盖”工程,对自治区这项头等民生工程至关重要,因此,自治区领导对赤峰市寄予厚望。今后,赤峰市后续的工程量很大,任务艰巨繁重,我们要继续发扬敢啃硬骨头、敢打硬仗的实干精神,千方百计破解资金缺乏等困难,确保把每一项工程都建成优质工程、放心工程,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建设美丽乡村的合格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