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好,感谢各界好领导,覆盖工程落到户,危房改造路也好。”“五星红旗迎风展,新型路灯冲云天!”“远看一片葡萄园,近看柳月湾在眼前,柳月湾舞台是奇迹,这个造型有创意。”伴随着欢快的节奏,冯素艳说起了自编自演的快板儿,以这种形式来歌颂“十个全覆盖”给家园带来的变化。
9月21日傍晚,驻基层采访组一行来到兴安盟突泉县水泉镇合发村。远远地便望见了一排灰瓦白墙的房子整齐地静立在夕阳之下。当汽车驶近时,记者看到路边的牌子上赫然写着“‘十个全覆盖’工程——合发村”。走进合发村,一幅美丽的新农村画卷在我们的眼前徐徐展开——柏油路四通八达,路旁路灯比邻伫立,村部综合体碧瓦朱檐,文化广场宽广豁然,凉亭长廊雕栏玉砌,小剧场别具一格,村民新房整齐划一……如今的突泉县水泉镇合发村在经历了“十个全覆盖”的实施后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孩子暑假归来找不到家”
冯素艳是合发村的一位村民。三十多年前,在埋怨声中冯素艳嫁到了合发村。当时的合发村还是一个贫瘠破落的小村子,冯素艳家乡的亲人有的就说:“你怎么嫁到了那么个破村子!”在合发村“十个全覆盖”工程开始之前,冯素艳居住在有50多年房龄的土房子里,家里窗户都是用塑料布钉上的。冯素艳自己和老伴儿身体都不好,还要供两个上大学的儿子,生活已经显得捉襟见肘,更别说推了老房盖新房。而如今,冯素艳已经住进了三室一厅的新房子。冯素艳兴奋地说:“我儿子假期回来,都已经找不到自己的家了,打电话问我‘哪个是咱家?’”搬进了新房后,冯素艳心花怒放,放开嗓子在新房高歌了一曲《唱支山歌给党听》。看着装修一新的新居,冯素艳还不禁问起老伴儿:“这是咱家吗?”
目睹了家园“日月换新天”,冯素艳虽然只有小学文化,虽然以前从未创作过快板儿,但自己激动与感恩的心情却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句句打油诗脱口而出。随后经过两个多月的整理与修改,冯素艳一套完整的快板儿书形成了,并在9月14日当天为来到合发村观摩检查的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和自治区巡回观摩检查组进行了表演。
说到自己的快板儿,冯素艳说:“我在快板儿里所说的,都是我亲眼看到的感动的事、感动的人,每一句都包含着自己的真情实感。”现在冯素艳老家的亲友来到合发村,看到了合发村的巨变后,纷纷向冯素艳表示祝贺,大家都说冯素艳嫁到合发村嫁对了,是她的福气。听着亲友们的祝福,享受着“十个全覆盖”的惠民成果,冯素艳现在每一天都生活在无限的自豪感当中。
第一书记到合发同事误会以为去度假
在合发村村委会,记者见到了合发村第一书记彭勇刚。彭勇刚是经中组部选派,于今年8月从中国气象局来到合发村担任第一书记的干部。在从原单位临行前,彭勇刚的领导和同事告诉他,内蒙古的农村比较落后,发展比较缓慢,条件比较艰苦,去了之后要做好吃苦的准备。而当彭勇刚来到合发村后发现,整个村子到处都在盖房子、修马路,水、电、通讯、超市等应有尽有,彭勇刚不禁心生疑惑:“合发村的老百姓这么有钱吗?”之后,经过村里人介绍和自己的了解,彭勇刚这才得知,原来这是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正在开展。
彭勇刚对记者说:“这里与之前自己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家家户户都住进了新房,这完全得益于内蒙古自治区的‘十个全覆盖’政策,如果没有这样的政策,可能有的村民仍然居住在几十年的土房子里,是‘十个全覆盖’给了他们‘破旧立新’的资本和勇气。”
彭勇刚将如今合发村的照片发给原单位的同事,同事竟问他:“这里是内蒙古吗?怎么跟以前不一样了?你是不是不好好在村里工作到别的地方度假去了?”彭勇刚向同事介绍,是内蒙古自治区“十个全覆盖”让农村牧区发生了大变样,这里已不再像人们想象的全是土房、土路,彭勇刚的同事这才了解了如今的内蒙古农村,不断感叹着内蒙古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
乘着“十个全覆盖”的东风,彭勇刚的干劲更足了,他向记者透露,如今基础设施等硬件好了,下一步的目标是让百姓的腰包鼓起来。“结合合发村的实际,在传统农业基础上,我们还准备发展以种植果树为主的温室大棚,并且把乡村旅游搞上去。”谈到合发村今后的发展,彭勇刚信心十足地说。(驻基层采访记者 刘欣荣 报道)
记者手记
如今的合发村像其他“十个全覆盖”惠及的农村牧区一样,仿佛一颗璀璨的珍珠散落在兴安盟大地上。不见了沟壑不平,只看见康庄大道;不见了破败土房,只看见美奂新居;不见了漆黑的夜,只看见灯火通明……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科学的公共服务体系,优美的村容村貌环境,合发村正同全盟农村牧区一道,在致富奔小康的路上携手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