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托县气候宜人,行进在察托西线托县段,一座小巧而别致的公园格外引人注意。八角凉亭、垂柳、奇石、太阳能路灯、活动广场及健身器材一应俱全,周围是干净的水泥道路和一排排整齐的民房,其间有孩子们在嬉戏打闹、中年人在健身跳舞、老人们在谈天说地。这个场景可不是城里的街心公园,而是原本泥泞杂乱的托县五申镇七星湖村。
村里环境越来越舒心
说起七星湖村,那可是托县出了名的“问题村”,这问题主要出在村子所处的位置上。过去七星湖村地理位置特殊,曾饱受洪涝侵袭,“以前遇上雷雨天,县里、镇里的包村干部、扶贫工作队就会到村里来,协助安排村里住着危房的村民到村委会或者学校去避雨。”村民任振华记忆犹新地介绍。后来规划设计后整村进行了搬迁,现在的七星湖村位于五申镇政府驻地南7.5公里处,距托克托县城约7.5公里,地处大黑河堤内,西靠哈素退水渠东堤。原来的危房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整齐明亮的新民居,“村民们再也不用为下雨发愁了。”任振华说。
目前,七星湖村共维修改造危旧房123户,硬化村内巷道2300米,配建了村文化活动室、便民超市,水、电、广播电视、社会保险等实现全覆盖。经过对村内环境进行全面综合治理,七星湖村一改“脏、乱、差”的村容村貌,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个现代化的文明村。七星湖村也因此成了托县实施“生态移民”的典型代表。
“看看我们村子现在,有广场、有公园,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家家水电齐全。县里又支持我家开了个便民超市,我活了大半辈子了,想都没想过能过上这样的日子。”七星湖村村民任小三娃兴奋地讲述着村里的变化。
村民日子越过越美好
像七星湖村这样由“十个全覆盖”工程为之带来巨大变化的村子在托县还有许多。沿着广宁大道走进黄河湿地管委会郝家夭村,只见宽敞整洁的水泥路延伸到每户人家的门口,重新改造粉刷的房舍整齐划一,新颖别致的葡萄围栏,美观适用的葡萄桩,一串串饱满的葡萄娇艳欲滴,构成一溜湾一带特有的风景。郝家夭村里文化大院、戏剧大舞台、图书室、医务室、文化墙建设一应俱全,太阳能路灯、户户通、供水、供电、便民超市等“十个全覆盖”工程全面完成,村容村貌变了,村民们也积极思进,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新农村建设景象。
68岁的孙兵老人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2014年是他家发生变化最大的一年。“住了32年的土房子,去年终于在县里和管委会的支持下,国家给了拆迁补贴2万元,自己花了3万多,重新翻盖起这宽敞明亮的三间砖瓦房,如今自来水、电、户户通等都安上了,我们现在的生活可滋润了。”
郝家夭村为托克托县黄河湿地管委会驻地,东依山梁,南临神泉生态旅游景区,2014年,是托县“十个全覆盖”工程的示范村,以农村基础设施服务为主,在做好村容村貌综合整理的同时,结合郝家夭村的产业特点重点打造休闲观光旅游产业,逐步形成集葡萄采摘、农家乐接待、农业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旅游产业区。
“我们村‘十个全覆盖’工程围绕打造旅游村、发展农家乐来实施,既解决了农民就业的问题,当地的土特产品也能卖个好价钱。葡萄以前2元一斤没人买,现在,随着旅游人数的增加,价格至少翻了三倍,旅游高峰时10元一斤还供不应求。2014年,农民人均收入突破13000元,另外,整个村的村容村貌以及老百姓的文化生活,都提高到一个很高水平。”郝家夭村党支部书记郝争平介绍说。
越来越多的村都会“变身”
2015年,托县计划在县境呼大高速路、景观路、沿黄公路、察托西线、省道103线、托和公路新线两侧500米范围内的76个村(市级确定73个、县内新增3个)实现“十个全覆盖”。目标确定,托县加大工作力度,按照沿路沿线、集中连片建设的要求,调动多方力量,按照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要求,推行“一村一方案、一项目一方案”。以“四通、五化、六有”标准建设8个示范村,以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建设63个达标村和5个提升村。对三个类别项目村都科学编制工程建设方案,开展建设场地落实和各项手续办理工作,在每个镇确定一个重点村,充分发挥重点村的示范带动作用,除“十个全覆盖”内容外,托县根据村的实际,还新增加服务三农的“10+n”个其他项目覆盖。既要突出示范村建设,先易后难,分步实施,又要在全县范围内以点带面,全面开展,切实给全县农民群众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截至目前,“十个全覆盖”工程在托县的331个村已经完成131个村,还有200个村将在明年全部完成。市委常委、托县县委书记杜延峰坦言,不管财力如何紧张,但是托县会通过工业的发展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通过县域经济的发展提升农业农村的产业发展,通过工业反哺农业,进一步助推“十个全覆盖”工程更多更广泛惠及百姓。(驻基层采访组记者 苗青 通讯员 高玉凤 丁玉龙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