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巨变,乡愁长留——敖汉旗驻村干部手记
齐天月
2014年初,自治区党委政府做出重大决策部署,用三年时间完成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这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向全区农牧民做出的重要承诺,是广大农牧民当前所需、所盼,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和实实在在的惠农惠牧工程。
2015年9月,自治区组织开展万名干部下乡驻村,“推进‘四个全面’,加强重点工作落实”活动,我就是这万名干部中的一员,被派驻到敖汉旗丰收乡丰收村,协助该村完成好“十个全覆盖”民生工程、农牧业产业发展和产业经济调整、农村牧区基层党建、扶贫开发四项重点工作。
记得上一次去丰收村是2013年初,印象中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沿街是高低不一的旧房屋,大多是些商户,有些房门两边长满杂乱的荒草。水泥路并不宽阔,两边延展处尽是土路,隔一段便有一堆垃圾随处扔着。农户家屋里倒算干净,但房外却大相径庭。残破的院墙外是成垛的柴禾,部分被风吹散,满地荒乱。偶有人家,破旧的土坯房看起来格格不入。
接到驻村任务的当天我来到丰收村,说实话,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仍不敢相信是什么力量能让一个村庄在短时间内有翻天覆地的改变。记忆中的丰收村主街路已改变旧时模样,路面平坦干净。沿街是窗明几净、牌匾整齐划一、门前整洁的各色商户。路两旁高大的松柏树后面是花池,花香馥郁宜人。村书记陈殿虎介绍说:“咱村‘十个全覆盖’工程修了将近9里路,现在正在测量路两边没有硬化的部分,乡里要把咱村主要街路全部实施硬化。以后雨天雪天老百姓再也不用弄得两腿泥了。”
和主街路不同,村子的南面是整片的农家院,青瓦红墙,花红柳绿,别致静雅的乡村小景展现眼前。村民张文娟正赶着毛驴车把刚收割回来的绿豆秧拉进院,我笑问她知道不知道“十个全覆盖”,她拽了拽红彤彤的头巾,咧嘴一笑:“那好事咋能不知道,我家门前这片空地都规划成文化广场了,你过阵子来,就能看着我们在新广场扭秧歌了。再说了,村里五保户老刘头这回也沾了光,正给他盖新房子呢。”
丰收村党支部的旁边就是明德小学,五层高的教学楼在阳光下矗立,这是“十个全覆盖”工程中的校舍安全改造项目。过去,这里的教室是一排低矮平房,简陋不说,到了冬天孩子们只能靠煤炉子取暖,一双双小手上满是冻疮。如今,在村部,打开窗子就能听到旁院教学楼里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和操场上玩耍的笑声,陈书记说村部后面的8亩半地也马上要动工了,那是给孩子们建的宿舍楼,跟教学楼一样大。我听了觉得很温暖。
在“十个全覆盖”民生工程的覆盖下,农村牧区与城市之间的差距在逐渐缩短,但乡愁根植于每一个从农村走出的人的心底,或浓或淡,或梦中萦绕。如何留住它,我在邻近丰收村的门斗营子村找到了答案。从村东头到西头,一条硬化街巷贯穿全村,重新整修的沿街墙面被粉刷一新。但是仿古设计的墙头,青色的瓦砾,以及路旁小景区中放置的石碾、磨盘又放佛一下子把人带回了儿时的村庄,那种“老家”的感觉跃然心中。这是敖汉旗在“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中,坚持以“一村一品”建设的成果。既要美了乡村,暖了民心,同时也要保留住体现一方水土特色的乡土文化。敖汉旗“十个全覆盖”既见证了乡村巨变,又留得住一脉乡愁。
目前,我在丰收村驻村近一个月,通过入户走访,在了解掌握丰收村实施四项重点工作进展情况的同时,我深刻体会到了“十个全覆盖”民生工程的实施对敖汉旗农村状况和农民生活的巨大改变,从苦水到甜水,从羊肠小道到水泥油路,从土坯房到砖瓦房,从生病挺着挨着到家门口就能打针吃药……“十个全覆盖”让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鸿沟”渐渐消弭,幸福生活像春风甘露洒向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