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赤峰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家庭农场”里的幸福生活
内蒙古新闻网  15-10-09 09:27 打印本页 来源: 赤峰日报  
 

  金秋,正值收获的季节,林西县新林镇“百承家庭农场”里的500亩圆葱喜获丰收,村民在农场里收圆葱打工赚钱,平均每天100元的工资收入让村民喜上眉梢。据了解,2014年,新林镇通过招商引资,将新合村北洼地块的2000亩土地进行流转,刘百承以每亩土地价格420元进行承包,组建了“新合村百承家庭农场”。靠天吃饭的农民每亩地不但有了比往年总收入还高出100元左右的承包费,还能到农场里打工,再赚一部分收入。

  时近中午,村民臧娟干完一上午的活儿准备去领工钱了,结账及时,多劳多得,合理的打工费让臧娟很满意:“从昨天下午到现在是266块钱,一天一结账,再过些天还能收入2000多块钱,把地包出去挺好。和臧娟一样,这个村村民双份的收入让他们过上了既满足又踏实的生活。

  同样,在新林镇七一村“军臣家庭农场”里,种植的西瓜也是销售正旺。场主林国军在本村承包了1900亩土地种植西瓜、葵花等,实施集中连片规模化经营,并注册了军臣家庭农场,年收益由原来的几万元提高到近百万元。他说,农场的建立,不但自己尝到了甜头,也带动一部分村民增加了收入。在农场打工的村民高峰期每天达20多人。61岁的刘凤云自己没有土地,也没有经济收入,生活靠两个女儿供给着。自从村里有了这个家庭农场,她便常年在这里打工,每天100元的收入让她乐得合不拢嘴:“从春天起到现在都挣5000多块钱了,想干就干点,不想干就呆着,没负但,挺好。”

  以前是靠天吃饭,现在是旱涝保收。“家庭农场”让新林镇的村民切实感受到了规模经营带来的好处。近两年,新林镇积极引导群众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有序流转,探索家庭农场发展新模式,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据新合村党支部书记刘德义介绍说,“新合村共有水浇地6000亩,现已流转2000亩,剩下的土地打算逐渐流转家庭农场进行集中管理,让村里留守在家的老人、妇女都成为在自己家门口就能打工赚钱的‘打工族’,靠打工走上致富路。”

  如今,土地流转已成为新林镇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一大亮点。截至目前,新林镇已完成土地经营权流转水浇地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0.5%,农村劳动力转移2100人。开展土地规模流转,促进了全镇农业现代化、集约化、产业经营,激活了农业发展活力,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途径。

[责任编辑 魏莉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挂国旗 迎国庆
“复活”的居延海
新生开笔礼
金秋阿尔山
救助受伤鸟儿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额济纳自然遗迹受游客欢迎
乌兰布统草原秋色如画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