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的包头,从乡村到牧野,花含情,草含笑,一条条水泥路通进村里,一处处新民居镶嵌在田间和草原深处……广大农牧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拥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十个全覆盖”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更是发展工程、作风工程。从2014年开始,我市将“十个全覆盖”作为头号工程来抓,全力为群众排忧解难,在工程建设中处处追求民生情怀。
我市城市化率达82%,乡村人口不足50万,如何让落后地区的农牧民也能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包头因势而动,步履坚定。
在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中,我市科学谋划,将原有的900多个行政村整合减少后,通过都市型、集镇型、改造型、新建型四种模式,计划三年总投资60.6亿元,完成全部行政村的“十个全覆盖”建设任务。
市委、市政府统筹全局,严把政策关、招标关和监督关,注重因地制宜和实用实居,不搞大拆大建,不搞一刀切,实事求是做好村镇建设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彻底改变广大农牧区落后面貌,是个爬坡过坎的过程,不仅需要决心勇气,还需强有力的资金保障。我市集合政府奖补、项目整合、贷款、群众自筹、企业垫付等渠道,有效缓解了“十个全覆盖”工程面临的资金压力。2014年以来,市本级财政累计支出建设资金7.21亿元,各旗县区财政配套5.76亿元。
立足实际,广泛发动群众,才能把好事办好。各旗县区结合资源禀赋、发展条件和农牧民意愿,分类指导,“十个全覆盖”工程各具特色。其中,达茂旗推出集中新建、合并改造、原地整治、撤除撤并等村庄改造;土右旗确定了地域特色型、产业带动型、新村建设型、整村改造型等建设类型;固阳县“十个全覆盖”加大旧村改造和危旧房新建力度,推行新村建设型和旧村整治型模式;昆区、青山区、东河区结合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和发展城郊型及都市观光农业,打造高标准中心集镇和农村牧区。
建设美好乡村,产业是根基,富民是核心。我市坚持把“十个全覆盖”工程与产业发展统筹规划同步实施,按照产村融合、产业带动的发展思路,把产业发展作为农村牧区建设的有力支撑。土右旗重点打造美岱召旅游景区、休闲采摘观光农业和现代种养殖业基地;达茂旗重点发展自驾游等文化旅游业、现代畜牧业和马铃薯高效产业基地;石拐区重点建设五当召旅游产业和休闲养老度假基地,各村立足优势,寻找未来产业发展新支撑。
同时,全市把延伸管理作为巩固“十个全覆盖”工程成果的重要环节,探索村容村貌和公共设施维护等长效监管机制。注重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引导村民养成文明生活习惯,强化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自觉维护公共环境的意识,使村庄新貌和文明新风相得益彰。
“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至今,我市累计完成了592个嘎查村的“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任务,实施农村牧区危房改造17022户,建设饮水安全工程167处、村村通公路1674.39公里、文化活动室226个、标准化卫生室209个、便民超市274个。
如今的包头,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农牧区群众的传统生活习惯得到改观,群众对党组织的信任感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