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群众参与。充分调动广大农牧民的积极性,通过建立工作档案、向群众发放明白卡等有效方式,真正把政策讲清楚、讲透彻,让群众弄明白、理解好,既让广大群众充分了解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的相关政策,又让群众清楚建设标准和施工要求,明白自己嘎查村的水、电、路、房等什么时候建设、如何建、有问题该找谁,真正让农牧民参与进来、发挥作用。
抓产业带动。统筹考虑村庄基础条件和当地农牧业发展规划,有效整合集体发展资金,做好嘎查村的产业规划,为长远发展打好基础。进一步规范各类合作社发展,建立规范的制度和运作机制,充分发挥合作社的引导带动作用,建立农牧民与市场联结机制,进一步提高农牧民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紧密结合嘎查村实际,谋划一些易于引导、便于实施的涉农涉牧项目,通过项目的引导带动,推动农村牧区实现快速发展。按照“宜养则养、宜种则种、宜商则商”的原则,积极引导农牧民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果蔬经济、林业经济、路边经济、家庭旅游等增收项目,大力发展富民产业,促进农牧民增收。
抓基层组织。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自觉担负起抓基层、打基础的主体责任,全面落实“五个一”工作机制,加强统筹协调,解决实际问题,真正把农村牧区基层党建工作抓起来、落下去。通过“双服务提升年”活动及“党员中心户+协会”、民情日记、北疆党旗飘等符合实际的基层党建工作模式,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把基层党支部的牌子立起来,让党旗在基层组织阵地上高高飘起来,为全面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抓文明创建。结合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同步推进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持续开展乡风文明大行动,全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村规民约、文明公约的宣传教育,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和法律知识,培育形成良好社会风尚。因地制宜抓好宣传引导,在建立文化墙、发挥活动阵地作用等软件配套建设方面继续下功夫,大力宣传党的惠民政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传统美德等正能量,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养成讲究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切实抓好安全饮水、街巷道路、村村通等公共设施维护和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指导苏木乡镇、嘎查村建立长效管护机制,确保各项工程建得起、管得好、用得住。
抓宣传发动。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多种方式,坚持全方位、多渠道、广覆盖,大力宣传实施“十个全覆盖”的重大意义、先进经验,大力宣传农村牧区发生的巨大变化,进一步凝聚广大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为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营造良好氛围。注重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组织动员各级干部深入基层,面对面地做好群众工作,进一步调动农牧民积极性,在群众的充分理解、大力支持、积极参与下,扎实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
抓考核督导。健全完善考核机制,根据“十个全覆盖”工程完成情况,定期进行排名考核,既要看工程进度,还要结合资金使用和质量管理等情况进行综合考评、实行末位淘汰。树立鲜明的工作导向,对于抓工作有思路、有激情、有成效、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优秀干部,大胆地提拔重用,通过强有力的组织手段保障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作者为锡林郭勒盟委书记)
【数据链接】
新思路新亮点
锡林郭勒盟“十个全覆盖”工程涉及13个旗县市(区)71个苏木乡镇890个嘎查村(农牧分场),3年计划投资60亿元。2015年是攻坚之年,锡盟计划投资30.4亿元,在590个嘎查村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并提出完成全部建设任务的80%。目前,全盟“十个全覆盖”工程已投资25.5亿元,完成全部建设任务的83.8%,农牧民收入水平也同步大幅度提高。
今年以来,该盟派出各级工作组2915个、干部14005名深入基层。
锡林郭勒草原是内蒙古草原的主体部分,牧区面积将近20万平方公里,而牧区户籍人口只有20万左右。地广人稀、居住分散、生态环境差异大、草原类型不同等都是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中必须要考虑的实际问题,也是“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中最大的难点。通过一番摸底调研,锡盟创造性地提出在牧区以“房水电讯”四大工程为重点,按照单户散居的生态家庭牧场、浩特聚居的联户经营、旧址改造的村容村貌整治、移民新村的特色产业和城镇聚居的多种经营等5种模式分类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的新路子。
房:今年,全盟计划实施牧民住房保温工程10100户,目前已开工7318户,完工1095户,完成投资1.09亿元
水:锡盟北部牧区,尤其是沿边境线一带缺水问题相当突出,很多牧户靠远距离拉水解决人畜饮水问题,费时费力又费钱。今年,锡盟在北部6个牧区旗市推进储水窖工程,解决3000户、1.2万牧民和149万头只牲畜的远距离拉水问题。
电:决定用3年时间,为3.7万牧户完成电力提升工程。其中,2015年投资2.4亿元,改造6000户。 讯:锡盟与通讯公司合作启动“草原通”试点工程,今年计划实施1万户,目前已安装近两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