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赤峰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白塔子小学生喝安全饮水吃免费午餐
内蒙古新闻网  15-10-22 15:44 打印本页 来源: 赤峰日报  
 

  记者来到敖汉旗丰收乡白塔子中心小学,只见学生们兴高采烈的在枝繁叶茂的百年文冠果树下进行课外活动。校长杨宝德介绍说,近年学校的教学环境不断改善,今年又解决了师生的饮水问题,这里地下水位较深,原水井只有30米深,水量不足,造成过去学校师生吃水紧张,供应不足。旗水利局调研发现这一情况后,将自治区“十个全覆盖”的安全饮水项目落实在学校,于2015年5月6日开工建设安全饮水工程,打深水井一眼,80米深,建标准化井房一座,采用电子紫外线消毒,安装50千伏安的变压器一台,采用地埋式输电线路,避免了触电隐患,提高了安全系数,整个供水系统全自动控制,5月28日通水,解决了师生的饮水难题。

  学生李会兵说:“今年学校提高了免费午餐的伙食标准,午餐由每人3元提高到4元。这顿午餐来之不易,爱心人士自己省吃俭用资助我们,我们也拥有了一颗感恩的心!”

  学校有196名学生,38名教师。各级政府努力改善学校的教学生活环境,在社会爱心人士的资助下,自2013年11月,学校实行免费午餐,学生们吃上了可口有滋味的午饭。小学生张宇翔说:“我最喜欢吃食堂的西红柿炒鸡蛋,我们学校的伙食可好了!”一顿免费的午餐,给这所贫困的农村小学带来了无限生机,孩子们成绩有了很大地提高,身体得到健康的成长。

  学校食堂师傅宋来福、张玉海说:“过去说,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但在我们小学,免费的午餐却实实在在地吃到了孩子们的口中!”正是这顿免费的午餐,无声地改变着这里质朴的孩子们的生活。

  因为正是中午,记者远远地看到学校的厨房,一股袅袅的炊烟随风而起,这个时候正是学生们开始吃饭的时候。下课铃声一响,孩子们秩序井然地跑到教室外面整齐地站好队,由老师统一领到洗手处洗手。也许是饿了,孩子们洗完手都飞奔到食堂,领取属于他们的那一份温暖的午餐。

  白塔子小学为寄宿制学校,现有教学班6个,午餐学生158人,来这里上学的大多是周围乡镇百姓家的孩子,过去,在这里住宿的学生每个学期需交1000元钱的饭费。2013年由敖汉旗民政部门牵头,联合免费午餐基金会和中国社会基金会来到这里,经过实地考察把这所小学设为捐助对象,每天为贫困学童捐赠3元午餐费,为家长减轻了负担。目前已经为白塔子小学累计捐款131514元。

  杨宝德校长说,现在可好了,喝上了安全水,吃上了免费午餐,不但减轻了家长的经济负担,还保证了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又培养了他们乐于助人、关心他人的思想品质,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同时也对学校的健康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带来了新的生机。老师们创作了一副对联:芸芸师生喝安全饮水,莘莘学子吃免费午餐。横批,天天向上。(驻站记者杨晓天)

[责任编辑 李珍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秋意浓
挂国旗 迎国庆
“复活”的居延海
新生开笔礼
金秋阿尔山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妇女的创业乐园
储存牧草好越冬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