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赤峰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十个全覆盖】两棵树村农民不单是种粮卖菜
内蒙古新闻网  15-10-30 09:17 打印本页 来源: 赤峰日报  
 

  建设新农村,围绕农业发展,让农民增收致富。林西县官地镇两棵树村在“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中,重规划,上项目,成立合作社,流转土地,实行规模化种植,发展经济作物,走出一条农村发展的特色之路。

  收入比城里宽绰。两棵树村是“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重点村。现在该村合作社社员达到198户,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000亩。“我去年加入的合作社,家里购买了三台农机具专门给社员干活,一年不算社里的分红,这三台机械收入六七万元是跑不掉的。”村民柳良在新建的村部前告诉记者。

  柳良是三组村民,现在他一年在合作社的收入比在城里上班可多,除此之外,他和老伴还承包了10多亩土地,一年收入2万多元。“现在我家收入高了,住着还舒服了呢,自来水、水泥路……”柳良说,现在村里根本见不到生活垃圾,水泥路通到家家户户门口,村民们也告别了下雨出门一身泥的历史。

  当初就是靠土地起的家。两棵树村蔬菜种植已经有多年历史了。“要想穷,种蔬菜。”当时的两棵树村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刚开始搞的时候,遇到蔬菜价格下跌。”回想起当年,合作社会计王会春现在还心有余悸,“那时种菜的真是一片死寂沉沉。真是赔得血本无归!”

  别人能成功的,我们为什么就干不成呢?不服输的两棵树村人决心在哪里跌了跤还要在哪里站起来。2013年,村委会费尽周折在村里流转集体土地2800亩,群众以5000元入股的形式成立了农乐意合作社,当时有198户农民入股,并引进绿禾园脱水加工厂。

  成立合作社后的收益扣除生产成本外,纯收入按股份分成,村集体分10%,农户分72%,社会组织和企业分18%,除了分红,被土地松绑的农民返聘到合作社工作,按每天100元的标准领工资,当年,两棵树村的蔬菜种植喜获丰收,村民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这时村里又流行一句话:“要想住好房,跟着合作社。”

  把“合作社”做大。最近,两棵树村还将上马一个食品加工厂,“实行规模化种植,坚持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真正实现了公司+基地+合作社+农合的有机结合。”该镇党委副书记李宇楠说,这个项目将节省农民运输成本,并且种植农户将与绿禾园公司签订订单,保护了群众利益。

  农民不单是种粮卖粮、种菜卖菜,两棵树村通过壮大合作社,大力发展特色种植,随着合作社的发展,合作社的服务措施也越来越完善。如今,谁家的蔬菜有问题,打个电话就能享受到上门服务。该镇一位负责人说:“经济合作组织把农民由‘独木舟’串成了‘帆船队’,提高了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记者 李震宇 张立文 王海英 通讯员 王红丽)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电供暖
胡杨秋色
蒙古国商品在首届...
聚焦首届中蒙博览会
秋意浓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探秘大自然
醉美深秋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