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人物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关注】老街上的修鞋匠
内蒙古新闻网  15-10-30 10:39 打印本页 来源: 北方新报  
 

穿针引线

  代步车兼工作间

  

磨剪子

缝鞋帮

  身体好就一直干下去

  塞上老街是呼和浩特市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一条街,也是古玩一条街。“最红火时,这里人推人,人挤人,摆地摊的一个连着一个。那时我的生意当然也好。”倪林贵说。

  渐渐地,修鞋,这个以前在人们眼中习以为常的行业远离了普通人的视线,街上大大小小的皮鞋美容店开起来了,价格不是一般人能消费得起的。更多的人不再喜欢穿皮鞋,感觉穿旅游鞋和休闲布鞋更舒适,真的穿脏穿旧或者穿破了,很多人不再修补,一扔了之。追求流行和款式成了现代人的消费主流。

  这些并没有影响到倪林贵早出晚归的摆摊生活。“其实旅游鞋底子磨偏了,我也能修,只是现在的人更追求美观,更爱面子,不愿意穿修补过的鞋。”倪林贵一直念念不忘当年教他手艺的那个人,“我回老家找过那位师傅几次,都没有找到。师傅现在也不过60多岁,难道他不干这一行了?”

  这几天,倪林贵所在的小区附近修路,路挖开了不好走,他索性住在妹妹家,“就算一天挣几十块钱也要坚持,否则老顾客找不到我怎么办?”

  倪林贵从未想过要放弃这一行,“只要身体允许,就一直干下去,毕竟还有人要修鞋。”倪林贵觉得,自己的这门手艺有继续下去的理由,他承认自己对太难太俏的活儿做不了,“咱没有那些高档工具,不过目前做些修修补补的活儿还没问题。”(文·摄影/首席记者 辛 一)

  征集线索

  民间的才是鲜活的。你还记得吗?那些曾经鲜活在我们身边的老行当,还有那些曾经生活在我们身边的老艺人。

  “磨剪子嘞……”当一声悠扬的乡音响起,无论在哪里,总能唤起心底的一片温暖……高一声低一声的吆喝,走街串巷的背影,总让人无法忘怀——做鞋的、修脚的、箍桶的、补锅的、织麻的、编筐的……当年,有着生存压力的他们,只是为了简单的生活。如今,回访曾经的他们,经典会令人感动。时代在变迁,社会在发展,曾经的许多,淡出了我们的生活,却淡不出我们的记忆。如果你身怀技艺,如果有你熟知的老行当,请拨打手机13948197147与本报记者联系,我们会用笔和镜头,记录下一个个瞬间,留作永恒。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电供暖
胡杨秋色
蒙古国商品在首届...
聚焦首届中蒙博览会
秋意浓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探秘大自然
醉美深秋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