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时政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十个全覆盖 领导论坛】那顺孟和:“十个全覆盖”托起幸福梦
 

  解决如何推进问题是实施好“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关键

  抓好“十个全覆盖”工程,既要讲政治,也要讲方法。在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尊重科学、尊重群众、尊重首创,不搞强迫命令、不搞一刀切、不搞大轰大嗡、不搞形式主义,自愿、分类、有序、稳妥地推进,确保把好事办好、办实。在具体推进中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必须确立一个好的指导原则。我们紧密结合首府实际,提出了“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突出‘全’字、先易后难”的16字指导原则。所谓统筹规划,就是对全市965个行政村都进行科学规划,明确哪些村需要搬迁,哪些村需要保留,保留的村怎么搞,都进行了详细规划,绝不搞豪华版新农村,也不搞没人住的“鬼村”,避免形成新的浪费。所谓分类指导,就是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根据每个村的具体情况制定实施方案。对于武川和清水河县的农村,主要是结合扶贫开发与产业结构调整全面推进;对于托县、土左旗、和林县内位于土默川平原的村,主要是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对于市四区及开发区的村,主要是结合农家乐、休闲观光旅游统筹推进。所谓突出“全”字,就是“十个全覆盖”,一个都不能少,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产业转型、社会保障和基层组织建设都要全面推进,一样都不能缺;不管是近郊还是边远旗县的村,都要进行全面推进,做到县不漏村,一个都不能少;不管是近郊的农民还是5个旗县的农民都要全面覆盖,做到村不漏户,每一户都不能落下。所谓先易后难,就是先选择行政村、人口多条件好的中心村、沿路沿线的村率先实施,接着向其他自然村延伸,串点成线、由线到面,逐步实现全覆盖。

  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必须建立一个好的推进机制。好的决策关键在于落实。我们为了坚决把“十个全覆盖”工程这项最大的民生工程落到实处,在最早实行市级领导包村的基础上,强化了“领导联系”“部门帮扶”“干部包扶”三项制度。市委要求全市所有副厅级以上领导和旗县区“一把手”联系包扶村。他们深入调研、靠前指挥,直接上手,亲力亲为,率先垂范、打造样板,从而打开了局面、推动了工作。市委组织市直和旗县区直部门单位入村帮扶,每个村、每个项目、每项工作都有详细的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市委责成组织部门向所有行政村分批次选派“第一书记”,驻村帮助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自治区党委召开万名干部下乡驻村动员大会后,我们第一时间动员部署,第一时间选派1089名干部下到乡村,全力推进农村“十个全覆盖”工程、农村产业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三项重点工作,全市至上而下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生动局面。

  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必须有勇于担当、攻坚克难的精神和力度。“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和其他工作是重点和一般的关系,“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是重点,不能用一般化的领导和工作方式来推进。我们在全市大力开展“勇于担当、攻坚克难”主题活动,以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和前所未有的工作力度,举全市之力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特别是近两年我市在财力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加大对“十个全覆盖”工程投入,2014年投入资金29.6亿元,实施了350个村。2015年我们自加压力,扩大实施范围,提高建设标准,确定实施510个村,总投资62亿元,仅市级财政在一开春时就拿出12亿元,后又追加4亿元,特别是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上手,在项目开工的黄金季节,赴各旗县区召开现场办公会议,拨付资金、解决问题,让资金在关键时节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关键作用。按照“三年改造完成,一年完善提高”的要求,2016年计划投入资金近100亿元,仅市里补贴资金就达60亿元,完成所有剩余行政村和有条件自然村的建设任务。为坚决打胜这场决胜战,我们于10月27日召开了市、旗县区、乡镇、村四级“一把手”参加的千人大会,对“十个全覆盖”工程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进一步压实责任、推动工作。

  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必须结合乡村产业发展。我们抓“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就是要让农民真正富起来,这就必须抓产业发展。产业发展是硬支撑,产业发展了,农民小康才有抓手,否则一切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中,我们充分考虑农村产业布局,因地制宜发展苜蓿草种植、蔬菜保护地建设、奶牛肉羊等规模化养殖、休闲观光旅游、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及加工销售等产业,发挥产业的引领作用,增强了农村发展活力和后劲。比如,武川县圪顶盖村,着力发展食用菌种植、优质牧草种植等特色产业并在全县推广,提出打造食用菌大县、草产业大县。土左旗兵州亥村、上十里坡村依托良好的地理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奶牛养殖、林果经济等特色产业。回民区东乌素图村、玉泉区西地村、新城区水磨村依托区位优势,发展休闲观光旅游产业。2016年市里还将拿出5亿元专门用于扶持产业发展,通过发展产业来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必须让群众广泛参与。我们在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中,把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贯穿始终,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坚持“大拆不大建,大包不大揽”,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变“要我建设”为“我要建设”,真正使农民成为建设自己美丽家乡的主力军。在规划阶段,组织村民代表外出实地观摩,之后召开村民代表会、全体村民动员会,与群众共同算好建设、效益、长远“三笔账”。在建设阶段,把决策权和实施权交给群众,激发起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大部分村庄仅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完成了全部工程项目,真正使群众成为工程的建设主体、管理主体和受益主体。通过全市上下自我加压,干群协力推进,汇聚起了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的磅礴力量。

  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必须建立管理长效机制。对于一个城市来讲,三分在建、七分在管,作为农村也不例外。工程完成后,对整个村庄的管护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我们对加强后期管理提前考虑,每个村“十个全覆盖”工程完成后,就让管理人员马上介入。2015年市财政投入500万元,选择100个村作为试点,每个村投入5万元,配备2名专职管理人员,制定了详细管理标准,实施环境卫生等各方面管理。2016年,我们还要拿出2000万元,专项用于村庄环境卫生、保洁管理,同时教育村民树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引导他们自觉维护工程成果,逐步建立符合本地区实际的村庄管护长效机制,打造整洁美丽的村容村貌,创造一个美丽宜居的舒适环境。

  总之,“十个全覆盖”工程是一项功在当代、惠及长远、造福群众的重大举措。今后,我们将在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终、善作善成,真正把这项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确保自治区成立70周年时实现农村面貌的根本性转变,为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为自治区党委常委、呼和浩特市委书记)

  【相关链接】新思路新亮点

  呼和浩特市把实施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作为缩小城乡差距、破解“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有力抓手,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先易后难、注重实效,提质扩面、建管并举,全力推进。该市计划总投资200亿元左右,按照“三年改造完成,一年完善提高”的目标,完成965个行政村“十个全覆盖”的任务。截至目前,呼和浩特市已累计投入资金98亿元,完成860个村的建设改造任务,受益人口达57.5万人。

  去年,呼和浩特市投入资金29.6亿元,在350个村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28万人受益,占农村常住人口的33%。今年,在510个村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总投资62亿元,受益人口29.5万,已完成415个,完成投资44.5亿元。

  在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中,该市把沿路较大、现居住户在200户以上的村庄列为“十个全覆盖”示范村,按照“通路、通电、通水、通信”“硬化、美化、亮化、绿化、净化”和“有保障、有阵地、有学校、有卫生室、有文化室、有便民超市”“四通、五化、六有”标准建设;把现居住户在200户以下、较小的村庄列为达标村,按照“十个全覆盖”要求,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原则,主要实施危房改造、街巷硬化、安全饮水工程和人居环境综合整治。

  该市充分考虑农村产业布局,因地制宜发展苜蓿草种植、蔬菜保护地建设、奶牛肉羊等规模化养殖、休闲观光旅游、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及加工销售等产业,发挥产业的引领作用,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和后劲。对于于武川和清水河县的农村,主要是结合扶贫开发与产业结构调整全面推进;对于托县、土左旗、和林县内位于土默川平原的村,主要是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对于市四区及开发区的村,主要是结合农家乐、休闲观光旅游统筹推进。

  市委责成组织部门向所有行政村分批次选派“第一书记”,驻村帮助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并选派1089名干部下到乡村,全力推进农村“十个全覆盖”工程、农村产业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三项重点工作。

[责任编辑 李珍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电供暖
胡杨秋色
蒙古国商品在首届...
聚焦首届中蒙博览会
秋意浓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探秘大自然
醉美深秋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