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修惺形象地把自己比作“三通”。一通村民,二通村委,三通引领队。对村民,他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对村委,他帮忙、协调、指导;对引领队,他上传下达,下情上传。
他在自己的驻村工作日志的第一页写下了一句话:“指导、协调和帮助村党支部开展工作,指导不领导、参与不干预、支持不包办。”翻开他的驻村工作日记本,一页一页记录的都是入户联系村民的情况,长达140页。
9月16日对于袁修惺来说,是他人生的一个节点,这一天,作为驻村第一书记,他来到了哈克村。临出发前,袁修惺郑重地把党徽戴在了胸前,之前他已经详细了解了驻村书记的工作任务,知道自己肩负的责任。
戴着党徽,住到了哈克村,袁修惺进村第一件事是买了一面党旗,送给了哈克村党支部,并做好了“十个全覆盖”党员座谈会的条幅,组织村两委和村民党员,开了一次党会。袁修惺以一名党员的身份,和村里的党员见了面。如此特殊的人生经历,让袁修惺有了一种神圣的使命感。
第一天入户就让袁修惺感慨万千,他说:“只有亲眼看到他们生活条件的艰苦,才从心里懂得为什么要搞这项工作。”翻开袁修惺的驻村工作日记,一页一页记录的都是每户村民家的实际情况,需要解决的问题及村民们的诉求与希望,长达140页。走到哪里,袁修惺带着他的这个伙伴,而袁修惺也正是从这些问题开始入手,着力解决“十个全覆盖”工作中村民面临的实际问题。
了解到扎尼河自然村没有互联网,袁修惺主动联系推进组,协调网通公司达成协议,计划明年开春电信网将通到72户村民家中。
村里有个卖豆腐的村民,人称“牛豆腐”,袁修惺去他家入户,了解到他对施工队的施工不满意,袁修惺便帮他和施工队调解,一来二去,两人成了朋友,一见面“牛豆腐”就喊袁修惺去他家吃饭。
做村民的思想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袁修惺懂得了什么叫苦口婆心、什么叫不厌其烦,村民的想法经常是反反复复的,说的好好的,睡一宿觉,第二天又变了。有的村民提要求不符合政策,有的村民提要求合情但不合理。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既要坚持政策原则又要让村民理解支持,这其中的甘苦滋味让袁修惺学会了用平等的心来对待群众。
扎尼河修路时,有一条巷道要穿过一户村民家的院子,村民组长和邻居们做工作做不通,于是12户村民联合给袁修惺打电话,让他来做工作,村民提出路要是从她家院里经过,必须置换一个地号。这自然是违反政策的,袁修惺一次次到她家里谈,最终没有谈成。袁修惺说:尽量尊重老百姓的意愿,站在老百姓的角度,替她着想,路不能从她家院子里过,那就从她家门前拐个弯过去,只要不影响大局,就让老百姓高兴。如今每次和这个村民见面袁修惺都“香姐”、“香姐”的叫着,“香姐”也每次都高兴的和他拉家常。
并不是所有的调解工作都能达到村民的要求,但袁修惺尽量让村民理解,有户村民要求多给他家垒3米长,袁修惺说:“老大哥,你一家多垒可以答应,可是全村这么多人,都提要求,那还有公平吗?”村民没能如愿,但还是由衷地对袁修惺说:“你这人好,讲的话有道理,耐心又细致,让我们能接受。什么时候我都支持你。”
袁修惺有时早晨6点就能接到村民反映问题的电话,有时忙到晚上8点还吃不上饭。为村民解决实际问题,看着“十个全覆盖”工程让村里每天都有新变化,袁修惺没有感觉到苦和累,相反,他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充实。驻村个把月没有回家,妻子给他送来换洗衣服,让他心里有了对家的愧疚,为了让自己安下心来工作,结婚五周年纪念日,他不敢让妻子再来。市团委挂职哈克镇副书记朝勒蒙买了两斤羊肉片,借了一个电饭锅,陪他过了这个纪念日。十个全覆盖工作,让两个来自不同战线不同行业的年轻人缔结了深厚的友情。他们并肩工作、心意相通,遇到问题互相商量,有时晚上两人去入户,没有路灯也没有月亮的夜晚,借着手机的亮光,在哈克村牧民家的大院里,体味着在城市里无法体会到的另一种快乐。
来自于交通行业的袁修惺,形象的把自己比作“三通”,一通村民,二通村委,三通引领队。对村民,他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对村委,他帮忙、协调、指导;对引领队,他上传下达,下情上传。他能和村民拉家常、唠嗑能唠到村民心里去,村民们也喜欢这个年轻党员。他说他愿意做个“三通”,疏通民意、联通民情,用平等的心去对待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