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锡林郭勒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十个全覆盖·走进102个旗县市区】太仆寺旗:说说我们村里的新鲜事儿
 

  走进102个旗县市区 四说“十个全覆盖” 【太仆寺旗篇】

  深秋的太仆寺旗,天空辽远,牛羊肥壮。行走在乡村嘎查,一幅幅赏心悦目的美丽画卷映入眼帘:白墙红瓦的砖房错落有致,干净宽敞的街巷整齐划一,新建的便民超市人来人往,文化活动室里传出悠扬琴声;绘有新二十四孝图、村民文明公约、新农村建设三字经等内容的文化墙,使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得益彰,生动地向人们展示着新农村新牧区的新气象。去年以来,太仆寺旗抓住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契机,加大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力度,在搞好环境建设的基础上,着力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让全旗农牧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说

  说说我们村里的新鲜事儿

  千斤沟镇大圪洞村村民张海成:我们村实现了文明全覆盖

  绿树、路灯、小广场,超市、公厕、卫生室,进村不见泥和土,进院不见垃圾堆。现在村里随处都能看到,干净笔直的水泥路,整齐的红砖院墙,“十个全覆盖”带来的新变化,已经渗透到大圪洞村的每一个角落。

  我们村在千斤沟镇西南部,距离太仆寺旗政府所在地仅13公里。以前,全村就村口那一条好路,村里人出行很困难,道路七高八低,下雨天农用车拉点土豆稍不小心就陷进去了,进了村里是土路土房土院墙。风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墙上掉皮,房上漏泥,外出打工的年轻人都不想回村。今年,我们村被列为“十个全覆盖”工程示范村,改造危房、硬化街巷、改造院墙、新建广场、栽植苗木……几个月的时间里,就让大圪洞村穿上了里外三新的“衣裳”。

  600平方米文化广场现在是村里人的主要活动场所,每天都有人来跳舞、健身、下棋。这里曾是村里的垃圾堆,看着就心烦。现在给咱建成文化广场了,每天来参加活动,心里别提多敞亮了。

  “十个全覆盖”工程,不仅是幸福全覆盖,更是文明全覆盖,它正在改变着大伙儿的生产生活方式。环境卫生保护意识越来越强了,人们都能自觉主动维护公共卫生了,村巷里谁看见垃圾随手就会捡起来扔到垃圾箱里。

  永丰镇后房子村村支书赵河:幸福指数芝麻开花节节高

  “远看是灰的,近看是泥的;晴天尘土飞,雨天水成灾。”这是村里流传的顺口溜,是以前后房子村的实际状况。

  我们村位于永丰镇西北部,207国道南北贯穿全村。全村有土地面积25.7平方公里,总人口2185人,有耕地9560亩、草场2000亩。虽然距离旗政府所在地仅10公里,但过去各项基础设施薄弱,村里仅有2公里水泥路。

  如今村里旧貌换新颜:平平展展的水泥路修到家门口,低矮的土坯房不见了,水电户户通,家家广播电视通。不忙的时候,大家还能聚在村里的文化室开心一把。村里过去的垃圾道被修建成农耕书画文化长廊,成了老人和孩子们常去的地方。

  巨大变化都归功于“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今年,我们村被列为全旗“十个全覆盖”工程示范村后,短短的几个月时间,便改造危房221户,拆除危旧房屋390间,硬化街巷11.2公里,改造街面房44户,修缮土房8900平方米,美化文化墙990平方米。改造院墙1.6万延长米,新建了800平方米广场,改建了文化活动室、便民连锁超市。

  今后,我们村将依托207国道贯穿村子的交通便利,发展饲料加工、肉食加工等产业,将餐饮、维修、零售等服务业提质升级,不断增加村民收入,让后房子村的幸福指数芝麻开花节节高。

  红旗镇平地村村民柴秀英:唱着跳着奔小康

  弹琴、扭秧歌、下棋、打台球,现在忙完农活,村里的人不再无事可干,我们的日子也过得越来越有滋有味。

  今年,随着村里“十个全覆盖”工程的推进,危房改造完成了,街巷硬化了,还给装了“户户通”“村村响”,新建的文化广场和文化活动室也投入使用。

  这下把村民们的文化意识唤醒了。以前村里也有很多人喜欢扭秧歌,但是苦于没有场地,慢慢地扭秧歌的人也越来越少。现在一到晚饭后,村里的女人们都喜欢聚集到文化广场,健身、扭秧歌,以前的秧歌队又组建起来了。

  在文化活动室里,每天都有村民或下象棋、打台球,或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玩扑克,年轻人就去弹电子琴、读书,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

  我参加了秧歌队,每天和大家在一起,多了一项文化生活,觉得生活精彩了许多。变化更明显的是邻里之间交流多了,关系也越来越和谐,就连村里的婆媳关系也都融洽了。过去,条件不允许,农村的文化生活不丰富。现在有条件了,我们也要过城里人的生活。我想,生活富裕了,文化生活跟上了,这样人们才有精气神儿,日子过得才更像回事儿。再说啦,没有文化的小康怎么都觉得不够劲儿。(记者 苏布达 王远征 巴依斯古楞 邓玉霞)

 [1] [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 李珍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电供暖
胡杨秋色
蒙古国商品在首届...
聚焦首届中蒙博览会
秋意浓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探秘大自然
醉美深秋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