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张效玲:发展蔬菜产业的干劲儿更足了
张效玲在蔬菜大棚里查看黄瓜生长情况。孔德昱 摄
“十个全覆盖”工程使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平地泉镇南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村里有一样没有变,那就是种菜的传统。现在,南村平均每亩地收入过万元。而这一切,都要从一个叫张效玲的妇女说起。
59岁的张效玲快言快语:“‘十个全覆盖’改变了村容村貌,也改变了我家的环境。我们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办公室和为客商们准备的客房,就像坐落在一座花园里,连客商来了都说好。”
“种菜真正成为村里的产业是1999年。那年,政府为我们联系了深圳客商,以每亩一毛三的价格和我们签订了50亩长白菜的订单,收获时菜价直接上涨到二毛八。我们一下子尝到了甜头,第二年便增加到150亩的订单,这样全村就开始陆陆续续都种上菜了。”
张效玲是最早的市级农艺师,每年她都要参加大大小小的培训会开眼界。特别是每年10月中旬,她一定会参加在北京举办的全国种子会,每次都会带回销路好的蔬菜种子。她先拿回家试种,效果好的第二年再种到自家大田里,第三年才推荐给村民。
榜样就是力量,南村的村民们都跟着张效玲种起了蔬菜,收入也直线上涨。“‘十个全覆盖’以后,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超市也有了。环境好了,来采购蔬菜的客商更多了,再加上效玲姐的指导,我们更有信心了。”53岁的池秀兰笑着说。
“十个全覆盖”工程改变了南村的环境,也带动了产业的发展,张效玲的干劲儿更足了。目前,全村蔬菜种植面积已达3000多亩,占全村耕地面积一半以上。为了解决销售问题,村里建成了一处占地30亩的蔬菜交易市场,年蔬菜交易量可达1.5万吨,交易额达900万元。 “‘十个全覆盖’以来,镇里更是加大了对我们的扶持力度。下一步,我们村打算对蔬菜进行深加工,实现农超对接,打品牌,让群众在超市里直接吃上我们的无公害蔬菜。”张效玲说。(记者 皇甫美鲜)
【记者手记】
传统的种菜村本来就有产业基础,“十个全覆盖”又让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上了大台阶,无疑是锦上添花。听着村民们充满信心展望未来发展,我们深深感到,好政策确实给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