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后是一条不知名的小山沟,眼前是一片即将入住的搬迁楼,这样强烈的反差,让记忆与现实在李白小的头脑中融合成一种幸福感。
资料图
李白小今年59岁了,从小生活在回民区攸攸板镇东棚子村这块土地上。住在沟里的时候,东棚子村人靠天吃饭,年景好的时候种植的高粱、荞麦、糜子等农作物只能打100多斤。那时候,全村20多户只有100多人。时间到了1974年,东鹏子村第一次搬迁。这次全村陆续搬到了山前的平地上,政府投资通了电,打了机井。有了水浇地,日子就好过多了。包产到户的时候,东鹏子村每人包了2.4亩地,生活宽裕了,人们开始种果树。
从2000年开始,李白小开始栽种果树,到现在已经发展成一个采摘园。这个采摘园的现代元素与搬迁楼放在同一个背景下,显得那么和谐。网上卖水果,在李白小的采摘园里不是新闻,更不是传说。儿子和女儿上网推介自家的果园,李白小在园里接待游客。今年,共有300人来到李白小的采摘园里享受休闲时光,为主人带来近8万元经济收入。
这一次,东棚子村建起了搬迁小区,即将再次整村搬迁。快住进搬迁楼了,李白小的生活方式也在改变。年轻的时候爱好乐器,却没条件买。现在的李白小买了一架电子琴,还花了1000多元学费专门到镇上学习弹奏。驻村第一书记王文涛告诉记者,东鹏子村作为七星级党组织,阵地建设相对完备,村里有自己的活动场所,基本能够满足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需求。特别是实施的“十个全覆盖”工程,为村里的活动室配备了整套的乐器,李白小和爱好文艺的村民可以到活动室享受“农家乐”了。
住进搬迁小区后,文化活动室的面积会更大,条件会更好。王文涛说,下一步,东棚子村会建起自己的村史馆,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把东鹏子村近年来的发展变化反映出来。美丽的画卷不只是村史馆,村民搬迁住进楼房后,将会出现更多李白小式的采摘园。东鹏子村旧址将进行整体改造,发展生态观光采摘农业、农家乐休闲旅游、无公害蔬菜和林果种植等产业。
●驻基层采访组记者乔永红张西平通讯员张丽清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