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13时许,杜女士接到一个陌生女子打来的电话,对方称自己是社保总局的工作人员,并说:“我们查到今年7月份你在上海购买了一批违禁药品,个人信息已经被泄露,已帮你向上海市公安局报了案。”杜女士一听慌了神,立刻说:“你们一定是搞错了,我今年没有去上海,更没有在上海买过违禁药品。”对方说:“我们的信息不会错,你是不是叫杜某某,家住内蒙古临河区某小区某栋……”对方说出了杜女士的很多信息,包括其名下办理过的多张银行卡。此时,杜女士有点相信对方是社保总局的工作人员了。随后,这名女子将电话转接到“上海市公安局”。电话接通后,一个自称是上海市公安局民警的男子说,杜女士今年在上海购买违禁药品的事情涉嫌到某个诈骗团伙的洗黑钱活动,警方正在调查,希望她不要将这一信息告诉任何人,否则就是妨碍公安办案,希望她理解和配合。杜女士答应了下来,并与对方继续通话。“也有可能是你的身份信息被不法人员盗用了。要证明清白,我们必须对你的个人银行账户进行清查,需要你到就近银行ATM机上将银行卡内的现金转入安全银行卡内。”在电话里,这名民警说他还可以查看杜女士名下的其他银行卡是否也被盗用,涉嫌到诈骗犯罪活动里了。杜女士听后没多想,告诉了对方自己名下的银行卡和存款,其中包括在农行一张5万元存款的卡。随后,对方又说,在清查的过程中不要挂断电话,这样可以证明是她在亲自操作,并且警方会进行电话录音保留证据。
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杜女士来到附近一家农行的ATM机前,按照“上海公安”的提示一步步进行操作,并分3次将卡内的1.97万元转到了一个所谓的安全账户内。此时,杜女士感觉有些不对劲,询问银行工作人员。银行工作人员在了解情况后,告知杜女士立即终止操作,并通过客服冻结了银行卡,谁知还是晚了一步,卡上的1.97万元已经被转走。
临河区公安局刑警大队民警通过调取通话记录和银行流水账,证实了杜女士的说法,但与杜女士通话的电话号码已经成为空号。
民警提示:群众接到此类电话,在不能甄别的情况下,要及时和公安、电信、银行等部门联系,或者直接拨打110报警。同时要注意保护个人资料信息,不可随意注册、填写自己的身份、手机号码、银行卡号等私人信息。要时刻绷紧防范之弦,谨防新型电信诈骗,提高防骗意识,增强防范能力,防止上当受骗。(文/本报记者白忠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