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赤峰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惠民甘霖润心田——林西县“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纪实
内蒙古新闻网  15-11-16 11:35 打印本页 来源: 赤峰日报  
 

  立冬过后,冷风中带着丝丝寒意,然而在林西县走村串巷,映入眼帘的是干群齐心协力、热火朝天建设“十个全覆盖”的劳动场景。县乡村三级领导深入一线,农民群众主动投工投劳,虽然忙忙碌碌,但每个人都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我们一定要不折不扣地把‘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好,让这项惠民政策真正惠及千家万户,惠及每一个农民兄弟!”“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伊始,林西县委、政府的承诺掷地有声。他们把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作为压倒一切工作的政治任务,作为县委、政府和乡镇党委、政府一把手工程,成立专项推进组、督导检查组和驻村工作队,强势推进,有效保证了工程的进度和效果。如今,“十个全覆盖”的惠民雨露已遍洒林西大地,滋润着广大农民的心田。

  “‘十个全覆盖’让我们感动,让我们温暖,让我们得实惠,我们打心眼儿里感谢党、感谢政府!”这是记者在农民群众中听到的最多的话。一座座崭新的村庄,一处处整洁的庭院,一条条平坦的街巷,甘甜的自来水,漂亮的卫生室,宽阔的文化广场……这一切,让农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2014年以来,林西县整合财政“一事一议”、扶贫开发、生态移民、美丽乡村等项目资金5.34亿元,集中攻坚。截至目前,全县103个行政村有83个村和3个国有林牧场实施了全覆盖,完成三年任务的80%以上。林西县属于半干旱地区,水资源严重匮乏。在“十个全覆盖”工程基础上,该县落实配套资金4412万元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使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达到净化、绿化、美化、亮化,一幅幅美丽乡村的盛世画卷正徐徐展开。

  十二吐乡房家店村已全部完成了“十个全覆盖”,整座村庄充满勃勃生机。全村187户全部住上了砖瓦房,40多户土房和90多户危房早已不见踪影,家家户户的院墙也全用红砖垒砌,所有街巷无缝隙硬化,街巷两旁100盏太阳能路灯整齐分列,栽植的松柏在寒意袭来时仍泛着盎然的绿色。水电、宽带、有线电视全部入户,农村医疗保险、低保、五保等社会保障实现了应保尽保。新建的4处公厕和6处垃圾点既方便了村民,也为环境治理和巩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真是赶上好时候了,现在的社会一心为老百姓着想,没白活啊!”村民邵华荣老人拉着来村里检查指导工程建设的县委书记程俊孝的手久久不放,一肚子感激的话一时说不完。村党支部书记刘占林信心满满地向记者介绍,下一步村里要在肉牛养殖、甜菜种植、经济林和设施农业四大主导产业上做文章,让经济发展和“十个全覆盖”有机结合,让家园更美,让日子更好。

  “乙未羊年多吉祥,惠民甘露落村庄,破烂房屋无踪影,室内室外亮堂堂……”这是由新林镇五星村村民张学军作词、王凤仪演唱的快板书《“十个全覆盖”颂歌》。五星村新建的村民文化活动广场搭建了戏台,一有空闲,村里一些会吹拉弹唱的“文化人”便自发来到戏台上施展身手,宣传歌颂“十个全覆盖”。

  演唱者、年近七十的王凤仪说起“十个全覆盖”异常激动。他家的土房变成了砖房、土墙变成了砖墙、土院子变成了水泥面,深深受益的王凤仪做梦都唱颂党的好政策。

  “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加快了城乡一体化步伐。林西镇河沿村村民黄海霞经营着一家100平方米的便民连锁超市,所售商品种类齐全,副食百货应有尽有,村民再也不用为购买生活必需品而东奔西走。该村实行社区化管理模式,建设了驻村“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网络与部门或镇里直通,群众足不出村即可办理相关业务。正在大厅办理合作医疗手续的村民武玉杰告诉记者:“可真是方便多了,以前办这种手续要到镇里排班办理,有时得跑三四次,现在不出村几分钟就办完了。”据村党支部书记徐广清介绍,为了巩固“十个全覆盖”成果,保持村庄良好的卫生环境,该村还设置了两个公益岗位进行全天保洁,每年每户收取保洁费20元,用于垃圾清运、设施维护、保洁人员补贴等支出。

  “十个全覆盖”不仅让农村美起来,也让农民富起来。林西县立足产业链,打造产业支撑,为“十个全覆盖”输血壮骨,实现科学发展、良性循环。

  按照“一村一品”、“一村多品”的原则,林西县每村确定2至3个主导产业,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因地制宜将全县农村划分为城郊设施农业型、产业支撑新农村型、旧村改造小城镇型和乡村旅游综合型等,每个类型严格制定模式标准,打造出各具特色的美丽新农村。

  大井镇中兴村根据本村资源条件,确定了种植红松果林、养林下笨鸡、发展育肥羊三大主导产业。目前,已在荒山上种植红松果林11000亩,5年后结果,将给村里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规模化林下笨鸡养殖户已发展到50户,每户年纯收入均在20万元以上。全村现有60多户发展肉羊养殖,累计出栏肉羊6000只,实现利润120万元,现肉羊存栏2200余只。

  林西镇河沿村立足区位优势发展产业,不断拓宽增收渠道,已形成以就近务工、蔬菜种植、休闲农业、家政服务为产业的发展格局。目前周边矿企和城镇吸纳就业人员500多人,蔬菜种植面积4000多亩,发展休闲农业20多家,农民人均纯收入8600余元。

  十二吐乡苏泗汰村因地制宜确立了设施农业、肉羊养殖、民生创业、旅游观光四个特色产业,新建设施暖棚86栋,发展高标准人畜分离养殖小区1万平方米,依托光伏发电等企业实现就业200人,发展农家休闲观光旅游30家。村民严凤明去年建了两个冷棚种西红柿和黄瓜,共计1.6亩,当年纯收入4万元,今年可达5万元。“路修好后,城里来买菜的人多了,我们拉菜也方便了,‘十个全覆盖’不仅提高了生活水平,也为我们致富打开了门路。”严凤明高兴地说。

  新林镇新河村永盛社区以“十个全覆盖”为契机,成立了“妇女创业之家”,组织村里的妇女利用农闲时节编织十字绣、沙发垫、鞋垫、汽车坐垫等工艺品,他们编织的《八骏图》和《十二金钗》做工精细、栩栩如生,曾有人每件出价1.5万元收购。“‘十个全覆盖’美化了环境,心情舒畅了,致富有奔头了,工作更有干劲了。”《八骏图》的编织者之一孙桂华说。新河村党总支书记刘德义介绍说,目前编织十字绣在该村已成为一项前景良好的产业,他们将采取有效措施做大做强,为“十个全覆盖”提档升级、巩固成果作贡献。

  “十个全覆盖”春风化雨,惠泽民生。两年来,林西县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心、携手并肩,进一步深入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让这场得民心、顺民意、惠民生的甘露在林西大地上播洒得更流畅、更深远。(记者冯启良 郭景超 张立文)

[责任编辑 魏佩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电供暖
胡杨秋色
蒙古国商品在首届...
聚焦首届中蒙博览会
秋意浓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探秘大自然
醉美深秋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