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山乡织锦绣,青城南郡暖意浓。
——走进清水河县,随处可见规划整齐的村落,修饰一新的砖瓦房、窑洞,宽敞洁净的庭院,休闲雅致的文化广场,平坦开阔的水泥路……一系列农村“十个全覆盖”工程项目落地开花,让这座已入冬日的塞外山城暖意融融。
当前,在全国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宏伟目标奋力迈进的历史关头,清水河县正在加紧推进2015—2016年农村“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以此为重要抓手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从清垃圾、清土堆、清粪堆、清草堆,改院、改墙、改厕、改圈“四清四改”,到残垣断壁、破房烂瓦、废弃墙圈、土窑乱院的拆旧建新,再到村容村貌全面整治……今年以来,清水河县紧锣密鼓地展开一轮又一轮全覆盖建设,让心怀富民梦的山老区人民朝着全面小康奋斗目标坚实迈进。
清水河县确立了以城关镇为核心,以乡镇政府所在地为枢纽,以旅游产业带为重点的工作思路,按照“城镇融入型、产业支撑型、要素聚集型、基本覆盖型、收缩转移型”五种类型推进工程建设,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通过“村庄”覆盖和“人口转移”覆盖,坚持“覆盖与收缩转移并重、与产业齐抓、与管理同进、与文明共促、与强基互推”五项基本原则,做到乡不漏村、村不漏户,让全县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2016年,该县总计拟定投入资金13亿元完成“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任务。“村庄”覆盖工程拟定实施327个村,“人口转移”覆盖工程拟定实施367个村。
“我们一定要打赢这场攻坚战,绝不在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工作目标上拖全市的后腿!”
——面对着全县十四万百姓对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生活的殷切期望,清水河县党政一班人向全县人民作出这样的庄严承诺。
时间紧迫,任务艰巨。靠什么打赢这场攻坚战?
——干部是关键!
连日来,清水河县党员干部和有关方面积极行动起来,多方动员群众和社会力量筹措资金,深入到全县694个项目村摸底调研,反复进行精准核算和细查细验,为2016年度“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做足各项前期准备。
县党政一把手亲自带队进村入户,就项目村的基本情况及“十个全覆盖”工程现状进行详细调查,以村为单位建立各项工程台账,以户为单位建立明白卡,做到一村一表、一户一卡,并组织成立“十个全覆盖”工程推进指挥部,分别下设规划审查组、项目审批组、资金保障组、宣传组、督查考核组、审计监督问责组、工作推进组7个专项组,专门负责组织、指导、协调、督促、检查、验收等具体工作。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了具体工作职责。同时,建立了县委常委包乡(镇)、县级领导、科局和干部包村制度,并组建驻村工作队,队长由包村县级领导担任。
为了节约资金、节省时间,调动农民投工投劳的积极性,县里决定,工程所需水泥由政府统一采购,各乡镇集中采购储备砖、砂石等物资原料,并制定符合实际的农民投工投劳激励办法,充分尊重村民意愿,依法依规开展工作,与每户村民签订改造协议,决不因工作不到位引发上访问题。
清水河县坚持一手抓村庄覆盖,一手抓人口转移覆盖,通过“一步进城”建设新社区、新农村,建设互助养老幸福院,逐步缩小城乡差距,补齐农村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基础。在实施“十个全覆盖”的同时,统筹规划产业,突出“一村一业”特点,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游则游。在种养条件较好的地方,重点发展绿色农畜产业;在老牛湾黄河峡谷旅游公路沿线,引导农民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经济林采摘、旅游特色农产品加工销售、农家乐等产业。在工程实施中,注重发挥村干部在宣传政策、化解矛盾、推动工作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通讯员杜贵忠刘锁堂潘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