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人物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王建中:爱一条河才爱上一种艺术
 

  20几年前的一个黄昏,大雪弥漫,积雪封住了道路,在摔了无数跤后,一个人艰难地从黄河河道里攀上了一座山峰,黄河准格尔大峡谷烟雪茫茫的情景骤然展现在他面前!一瞬间,他泪流满面。从此,他起早贪黑,拍下了准格尔大峡谷无比壮美的画卷。这个发现也改变了他。20多年后,他站在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的领奖台上。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因为爱一条河才爱上一种艺术。这个人就是王建中。

  在每一种艺术实践中轻松穿行

  王建中说:“爱自然、爱故土、爱亲人,让爱引导着你,爱便会成为一种力量,爱也会成为一种能力。”他是一个双脚始终都踏在土地上的人,对这片土地的挚爱,体现在他的每一种艺术实践中。他在文学、影视、摄影、策划等领域间轻松穿行,浓郁的文化气息弥漫在他的创作之中,乡愁是他的起点,也是他的落点。他的小说中有着优美的散文句式,散文里又蕴藏着诗歌的意境,诗歌中飞扬着灵动的故事情节,论著中又闪烁着哲思的意蕴。作品中无不潜藏着对艺术的虔诚与敬仰,流露着对文化的思考与不懈的探索精神,更有一种坚守在里面。从中短篇小说集《风中歌谣》《往米年》等作品中,可感受到他对于乡土的深挚感情及炽热情怀,也能窥见一个作家的精神境界与价值追求。著名作家韩作荣评价其小说:“这是相当有魅力的作品,将特定的时刻表达得真切、缜密、细致入微,通过细节和动人心魄的描述,将剪不断理还乱的哀伤、痛楚、忧愁与凄凉生发得丝丝入扣,往复回旋,淋漓尽致。和一些名篇相比,我觉得也毫不逊色,甚至感染力更为强烈。”

  王建中的散文气势磅礴,气象万千。《抱愧忠烈祠》被《新华文摘》转载,入编《新时期优秀散文选》。《莲花辿》写出了西口文化现象的历史与文化意义。《漫瀚长歌》是其散文的集成,以文化散文的架构铺陈,大处着眼,细微处入手,将漫瀚文化的精神、形态、历史渊源放入整个华夏文明的考察中加以叙述,表现出一种气势恢宏的精神具象。

  王建中的作品打通了形式的束缚,贯穿其间的是一种深厚的人文精神与情怀,这在他的诗词作品中体现得极为充分。他总是谦逊地谈及他的诗词是“偶尔为之”。这却恰恰体现着他的天然模样,呈现出清丽透明、典雅大气之态。《渔家傲黄河颂》一词这样写道:“天生云涛地列山,星河拍浪千帆鼓。自古英雄出昆仑,出昆仑,天上人间知何处?长河随我报忠魂,江山万里正宏图。带砺河山惊天宇,惊天宇,花暖乡关香满足。”

  广泛传播漫瀚调

  2003年夏天,王建中的一条信息传到笔者的手机上,他说他正在搞一个漫瀚调交响乐,资金遇到了困难,看笔者能否帮助解决,信息显示的时间为凌晨3点42分。

  漫瀚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基础,漫瀚现象是世界范围内的一种文化现象。在王建中著作《漫瀚文化论》中,对这种文化现象与文化精神进行了深刻地阐释和论证,体现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流露出一个作家发自心底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正是出于这种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他致力于漫瀚调交响乐的创作。为了将漫瀚调广泛传播,他耗费两年多的心血,试图将漫瀚调改编为漫瀚调交响乐,这是一种大胆的尝试与实践。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创建漫瀚文化论坛的构想,为文明的融合与借鉴提供思路与平台,对文明冲突论提出了反驳。

  对文化的钟情,化作王建中一个又一个梦想的实现。他用5年多的时间,做了一项内蒙古的浩大文化工程,编辑了《准格尔典藏》,洋洋千万字,浩浩25卷。像这样的巨著,就是专门的编辑人员没有三年五载恐怕是完不成的。而王建中一个人,生生地将它圆满而缜密地完成了。他是在困境中淌着血泪狂奔的。

  在区域发展的建设性论述中,常能听到王建中的声音。《准格尔之路》一文,形成的理论对于准格尔未来的实践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当自治区提出打造黄河经济带时,提出了打造沿黄经济、文化带一体化的战略构想,为区域发展提供了前瞻性的见解。

   《黄河三峡》成为中国山水的新地标

  王建中的摄影作品《黄河三峡》一经面世,便引起外界的广泛关注。他以饱满有力的构图、宏阔悠远的场景、凝重沉郁的影调,突破了影像视界限制,将大美黄河展现得淋漓尽致,向世人展示了一段闻所未闻的中国新山水,成为中国山水的新地标。黄河在他光与影的有力表现下,具有了一种精神隐喻的象征。他撰文说:“一切文明的生成皆与河流相关。水是生命与文明的源头,因此,格外关注河流的地理与人文形态。在20多年前的一个风雪黄昏,我考察黄河时,发现了准格尔大峡谷,瞬间被这个大地奇观震撼了。这个发现,改变了我的人生面貌。促使我开始思考脚下的这片土地。”

  王建中先是用文字想表现这种大美,怎么努力也感觉力不从心,传达不出这种大美的神韵与境界,于是就下功夫修炼自己的文字,还是言不由衷,于是开始探索其它形式,便选择了摄影。拍了一段时间后,想要有新的突破,于是便沿黄河两岸走了很多地方,一条沉埋在时间深处的黄河大峡谷被他掀开了盖头。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他对黄河的了解体验也与日俱增,有一种莫名的激动与冲动,想将这个发现告诉更多的人,于是,为一条河风餐露宿,为一方土地呕心沥血,为一种精神上下求索,《黄河三峡》也就倾情而出,名动天下了。当平遥国际摄影展将优秀摄影师奖颁给他的时候,他只是平静地说:“我不是摄影家,我只是个发现者。倘若有一丝精彩,那也是天地的精彩。” “一往无前,百折不挠。我理解这大概就是黄河精神的核心与精髓。也可以简略地概括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王建中将黄河作为家国的象征来体现,萦怀千里,颂及万象。(张中飞)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电供暖
胡杨秋色
蒙古国商品在首届...
聚焦首届中蒙博览会
秋意浓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探秘大自然
醉美深秋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