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在社区专门为老年人提供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场所,想必很多人并不陌生。但这个白天入托以参与活动为主,晚上回家的像托儿所一样的全新养老模式,你会尝试吗?近日,记者走进我市多家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带你看看那里究竟什么样。
日间照料中心受老年人追捧
昨日上午,天有些阴沉,可家住民和花园69岁的李月珍却一早穿戴整齐,悠闲地散着步来到清泉街社区的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用老人的话说——这里就是她的第二个家。
李月珍是第一个到这里的,她打开门锁,一股热气迎面扑来。记者跟着她走进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整洁的床铺,屋里不仅有电视、沙发,还有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墙壁上张贴的各种老年人活动的照片更是令人觉得温馨。
“花有些干了,我先浇浇。”说着,李月珍利索地干起活来,仿佛置身自己家中一般。她笑呵呵地告诉记者:“我每天都和老伙伴们在这里打牌、聊天,我觉得这里就是我的第二个家。”
“小李子,你都来啦。”陆续到来的老人见到李月珍热情地打起了招呼。78岁的魏淑英脱了衣帽,从书桌抽屉里拿出扑克牌张罗了起来。
今天天气不好,来这里“报到”的老人比往日少了许多,说到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老人们有着说不完的话。62岁的董祥翠告诉记者:“2014年3月,我的老伴儿因为肺癌去世了,儿女都有工作要忙,还得照顾自己的家,虽然也经常来看我,可我一个人的时候还是会想起老伴儿,在家里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李月珍则表示,每当她孤单的时候就会站在窗前,看着楼下只能自己劝自己想开些。说着,老人流下了眼泪。一起打牌的另外两位老人立即安慰起她来。“我们白天聚在这里,一起聊聊天、打打扑克牌,心里有啥互相说道说道,挺好!”
采访中记者得知,社区像李月珍这样的“空巢”老人有不少,失去老伴儿、儿女不能时常陪伴在身边。如今,他们却不再“孤单”,因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成了他们共同的家。
清泉街社区武荷香主任介绍,2005年,社区开设了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后来又陆续开设了与之相配套的图书馆、棋牌室等。武主任说:“今年我们又通过老旧小区改造,将一个旧车棚改造成了老年活动室,不仅有健身器材,还专门为喜欢戏剧的老年人购买了乐器、投影仪等设备,让老人们老有所乐。目前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等相关配套设施加起来有200多平方米,老人们白天到照料中心活动,晚上再回家,既为年轻人减轻了负担,又给老年人提供了安享晚年的好去处。”
老年日间照料模式正兴起
11月15日下午,小西街社区的老年日间照料中心一派热闹景象,老人们有的在练习书法,有的三五扎堆聊天,还有的下象棋、打牌,欢声笑语不断。在棋牌室里,一位正在等位置打牌的老人告诉记者:“这儿遮风避雨、冬暖夏凉,还有热水喝,有这么好的地方,我们当然愿意每天来。”
在小西街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棋牌室、休息室、电子阅览室、舞蹈排练室等一应俱全,还专门开辟了儿童游乐室,为带孩子的老年人提供了便利,孩子们玩耍,老人也能参加自己喜欢的活动。“因为看孙子,我们都没有时间外出,日间照料中心自从有了儿童游乐室,我们既能看孩子,还能和老伙伴们在一起,真好。”说起这事儿,居住在汇豪天下的刘老太非常高兴。
“我先赶紧签个到。”80岁的刘俊杰提着书法工具匆匆赶了过来。他是小西街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的常客,从2011年中心开设老年大学至今,始终坚持参加,从养生、种花到书法绘画,给他的生活平添了不少乐趣。“活了这么大岁数,我是第一次拿起毛笔,从2012年开始学书法,如今也算写得有模有样了。”说着,老人拿出了自己的书法作品,“退休以后没事情做,得知社区里的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开设了老年大学,我还犹豫该不该来,没想到这一来还真来对了。”
“我们经过调查走访了解到,小西街社区共有4209户居民,其中50岁以上的人口就占了19%,空巢老人有68户。很多老年人对文化需求较高,所以在开设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时开办了老年大学,聘请专业老师免费为老年人授课。目前共有8门课程,至今约有600多人次参加。”小西街社区书记李娜告诉记者,“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已经成了我们社区老年人的主要活动场所,我们不定期地举办各种活动,现在社区的老年人都爱来这里。”
记者了解到,老年日间照料中心这种新型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就扎根在社区,就在自家附近。中心涵盖了娱乐活动、医疗咨询、文化服务、学习讲座等多项专为老年人提供的免费配套服务。
或许,在离您家不远的地方就有一个不错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您不妨去体验一下步入老年后进入“日托班”的别样生活。
(记者云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