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呼和浩特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呼市:让城市畅通无阻 居民出行便利
内蒙古新闻网  15-11-17 12:35 打印本页 来源: 呼和浩特日报  
 

  呼和浩特交通发展大文章:让城市畅通无阻 居民出行便利

  近年来,随着城市外来人口及机动车的激增,呼和浩特的交通拥堵也日益严重,如何让城市畅通无阻、居民出行便利也是摆在每个政府决策者面前的重要任务。

  (资料图)

  解决交通拥堵首先就得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出行。近年来,我市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入,以方便更多普通百姓出行。从2013年开始,我市每年都新增400台公交车,充实到各主要线路。同年还增加了K1至K6,环1、环2,青城1号线、青城2号线等10条快线。去年开通了从公交三公司至盛乐经济园区管委会的101公交专线和从公交四公司至根堡村的105公交专线,极大地方便了我市周边居民,促进了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此外,今年3月我市开行了201、202、203等3条连接住宅区和小街巷的微循环公交车线路,方便居民出行。

  

  (资料图)

  构建立体交通体系是缓解现代城市道路拥堵的主要手段。今年8月20日,呼和浩特快速路正式试通车。作为呼和浩特历史上一次性投资额最高、规模最大、建设速度最快的市政工程,总投资200亿元,全长65.31公里的快速路建设,已将现有的二环路改造成环形快速路网,东与机场高速连接、东南与呼朔高速连接、西南与呼准高速连接、北与京藏高速连接,形成四通八达的路网结构。为达到快速路连续流的运行方式,快速路工程在重要节点共设置了13座立交、6座跨河桥、12座跨线桥、23座天桥、两条地堑式通道,消除信号灯的限制和影响,解决高架及地面的快速通行。同时,快速路工程与市区各主要道路、近郊区及主要对外公路相连接,这些节点立交的设置完善了市内交通与市际交通的有序、快速衔接,扩大了城市的辐射吸引能力。伴随着快速路的通行,首府的智能交通也将发挥积极作用。

  

  经过呼市交通人多年的不懈努力,如今,呼市市区到周边各个旗县至少有一条高等级公路连接。截至目前,全市公路里程达到7100公里,公路网密度达到41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市40个乡镇已全部修通油路或水泥路,964个行政村,72%已通油路或水泥路。其中,中国高网(国家高速公路网)4条,即G6(北京——西藏高速)、G7(北京——新疆高速)、G18(山东荣成——乌海高速)、G59(呼市——北海高速);普通国道3条共370.3公里,即110国道(北京——银川)、209国道(呼市——北海)、109国道(北京——拉萨);普通省道7条,即省道101(呼市——霍林河)、省道102(呼市——凉城)、省道103(呼市——河曲)、省道104(呼市——白云鄂博)、省道105(呼市——赤峰经棚)、省道210(和林——杀虎口)、省道311(呼市哈乐——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海流图)。另有县道35条,乡道149条,专有公路122公里、村道2704公里。

  这些公路的建成及投入使用,不仅缩短了呼市市区到各旗县的距离,也让呼市走向了全国各地,拉动了呼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呼市架起了腾飞的翅膀!

  (记者云艳芳)

[责任编辑 张睿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流动羊群” 让贫...
卖了秋粮搞养殖
风电供暖
胡杨秋色
蒙古国商品在首届...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探秘大自然
牧草储备丰足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