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审议通过。公报中强调“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理顺药品价格,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实施食品安全战略”。
由此可见,国家正不断完善对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等相关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以确保每个人的健康都能够长时间的存续,从而最终达到“健康中国”的目的。但是,除了国家政策的保障与支持,个人健康素养的提升,也应亟需得到重视和加强。
所谓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的正确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的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9.48%,仍处于较低的水平。比如说,目前为止,很多人仍然不知晓自身脏器的正确位置和作用,对于自己的疾病也缺乏足够的认识等等。所以,提升健康素养水平,是对自身生命的尊重,同时也能为“健康中国”出点力。
那么,如何提升自身的健康素养呢?根据一些医学常识,我认为,应从三方面入手。
第一,在日常生活中多学习,增加自身的医学知识储备。了解基本的健康常识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要有“无病早访、有病治病”的健康理念,甚至要具备一些正确急救的健康技能等等。诸如,按时观看北京电视台的“养生堂”节目,阅读医学报纸上的相关内容,参加社区或各机构组织的健康大讲堂活动等等,用多种途径帮助我们纠正有损健康的生活习惯,以预防和应对疾病的发生和扩展。
第二,要有计划的坚持体检。在生活中,有许多疾病早期症状并不明显,甚至毫无感觉,而有些疾病一旦出现症状,往往已进入晚期。那么,进行定期的体检,可以发现小毛病后面的大隐患,甚至也可以为我们“花小钱而省大钱”,只有定期的体检了,我们才知道要如何去调整我们的身体状态,体检不是目的,后期的健康促进和健康管理才是最重要的。让我们把疾病控制在苗头之内,从而确保健康的长时间存续。
第三,要保证拥有良好的心态。良好的心态有益于疾病治愈的例子,不胜枚举。坚强的毅力和乐观的心态,总能让我们克服种种苦难,无论是身体的还是心理的。只有我们从内心里战胜病魔,我们的疾病才会远去。
总之,健康中国建设,是一个每个人都受益的全民事业。国家出台各项政策和制度给予我们保障,我们每个公民也应该为自己、付诸行动,把好健康关,为“健康中国”出点力。(本网评论员:刘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