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包头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固阳县哈业忽洞驻村干部郝云刚下乡记
内蒙古新闻网  15-11-18 10:56 打印本页 来源: 包头日报  
 

  下乡驻村解民忧 真情帮扶助民富——固阳县哈业忽洞驻村干部郝云刚下乡记

  □高永伟

  “家里有什么困难?收入够不够维持生活?有什么需要村委及时解决的问题?对咱们政府和村委有什么意见和建议?”每到一户,驻村干部郝云刚都开门见山,与群众拉家常,详细了解他们的愿望和期盼,真正掌握全村基本情况。

  融入群众才能了解群众。“干部下乡,进了村,就是一名普通群众。”固阳县金山镇哈业忽洞驻村干部郝云刚对笔者说。被派驻到该村后,他利用2个多月时间,走村串户对9个自然村进行了摸底调查,并及时撰写民情日记,对全村的贫困户全部建档立卡,为进一步开展好驻村扶贫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入户调查、征求意见建议等形式逐户上门走访,真实了解了群众的需求,听到了他们的心里话,有助于我们第一时间掌握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摸清、摸准问题的根源。”郝云刚说。

  后四成功村的侯忠平老两口靠着低保金维持生活。由于侯忠平本人左眼失明已有3年,老伴儿又得了结肠癌重病,处于后期化疗阶段。家庭收入和每月的低保往往入不敷出。郝云刚详细记录了他家的情况,并真诚地对他们说:“村委会尽力给予帮助和照顾,让你们的生活得到改善。”在他的努力下,很快就争取自己单位为侯忠平家送去慰问金,还积极联系专业大夫免费帮助侯忠平老伴做了体检、发放了常用药品。

  使出浑身解数趟出帮扶门路

  在走访群众过程中,驻村干部郝云刚了解到村民反映集中的问题是想积极发展种养殖业和改善住房条件。传统种养殖业在村里还处于一种自给自足的状况,只能解决村民温饱问题,距离真正脱贫致富还有很大差距。在通过与村委会成员多次讨论村情民意的基础上,他把驻村帮扶的切入点放在了积极争取上级扶贫项目,扶持种养殖上面。郝云刚迎着百姓的期盼,扑下身子,啃起了“硬骨头”。

  他利用自己在计生系统工作中接触到的人脉,依靠本部门领导的积极支持,经过近三个月的多方协调努力,最终将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项目落户在哈业忽洞村委。该项目共为哈业忽洞村45户贫困母亲家庭,每户发放三年免息款1万元,用于发展养殖业,金额总计45万元。项目实施后,45户贫困户的养殖业将快速发展,同时,将辐射带动周边村民,使哈业忽洞村畜牧业的组织化程序大大提高,受助贫困家庭的经济收入有了很大提高,预计三年之内45户贫困户将全部脱贫。

  如何从根本上解决百姓的致富问题,驻村干部兼“第一书记”的他使出浑身解数,帮助乡亲们逐步趟出了一条条增收致富的路子。

  根据全村常住人口中无劳动能力、60岁以上的贫困户占大多数的实际情况,借鉴别的镇村做法,驻村干部郝云刚又在投入少、劳力轻、见效快的脱贫路径上寻思着,在积极考察养殖基地的基础上,他找到了一条发展芦花鸡养殖门路来,经过多次与市扶贫办、市包商银行沟通争取,为所驻村争取到由市包商银行出资10万元,农户自筹2.7万,采取合作社+农户方式开展芦花鸡养殖项目,共扶持哈业忽洞常住贫困户63户、200余人,共计发放鸡苗2700羽,发放15吨鸡饲料,经过核算一年后平均每户可收入3300元。让困难群众多年来想着盼着的脱贫梦想终于有了希望和前景。

  落后村子大多基础条件差,整治村容村貌、改善居住条件都是村民急需解决的难题。哈业忽洞村距离固阳县城较近,人口较多,被确定为该县2015年“十个全覆盖”达标村,驻村干部郝云刚和村委班子快速行动起来,资金不到位就自己筹资借钱开展此项工作。截至目前,全村危房改造22户,拆土院墙26户,粉刷涂料10000余平米,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任务。哈业忽洞村环境焕然一新,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送去温暖贴心服务结下干群鱼水深情

  “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驻村干部郝云刚自从驻村以来,经常深入村民家中开展走访活动成了他主要的工作方法。看到村里大多是体弱病残的老人,因为身体不好,严重影响正常生活,甚至有的不能自理。他就积极发挥自己所在的卫生部门优势,争取到了为村民进行义诊项目。今年驻村期间,免费为本村常住140名村民在包头市第四医院进行了健康体检活动,普及院前自救知识和健康生活方式,多次开展了送医、送药活动,为村民们送去医疗健康服务。还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对五保户、低保户等困难孤寡弱势群体进行各种方式的慰问。在一次次干群互动中,种下了友谊的种子,结下了深厚的鱼水情。

[责任编辑 张睿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流动羊群” 让贫...
卖了秋粮搞养殖
风电供暖
胡杨秋色
蒙古国商品在首届...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探秘大自然
牧草储备丰足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