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通辽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全民创城:一条脉动城市的精神纽带
内蒙古新闻网  15-11-18 11:36 打印本页 来源: 通辽日报  
 
  昔日破旧脏乱的菜市场里,死角清理了,臭味没了,食品卫生更让人放心了;从前杂乱的小街小巷,整修了路面,泥土没了,出行顺畅更让人舒心了;旧日生疏的邻里关系,走出了家门,隔阂没了,互帮互助让人暖心了……如今,走遍科尔沁区的大街小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与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带来的新变化让群众津津乐道,让人深深体会到——文明,正让城市变得更美好。

  文明之风吹遍大街小巷

  文明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力量,这让科区在探索让文明长驻的道路上,不断创新,不断超越。正如该区在“双城同创”推进大会上强调的那样“人以城为“家”,城以人为“本”。创建文明城市,就是要从群众普遍关心的具体问题着手,从群众不满意的事情抓起,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改善生活环境、创造文明生活,使城市更加宜业、宜商、宜学、宜游、宜居。这是一种态度,一种对文明创建执着追求的态度。

  “自9月30日接到创城的工作任务后,我们街道在第一时间就积极行动了起来,街居两级干部全都放弃了假期,每天走访辖区居民,将居民反映的问题收纳上来,制定整改方案。”施介街道党工委书记步晓敏说。这只是一个小小的缩影,如今的科尔沁区,众人抬柴火焰高,将文明之风吹满全城的大街小巷。

  科区在创城中,精心组织步步为营求实效,成立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指挥部和7个专项工作组,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层层健全创城工作组织领导和办事机构,“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靠上抓,保证了创城工作力量,形成了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广大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将创城各项指标任务进一步细化分解,层层落实到各区直部门、单位,落实到具体岗位、具体责任人,做到了创城任务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标。

  广泛宣传深入人心

  一个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精神的支撑。每个公民的成长,离不开思想的引领。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更是一个推动先进思想观念、健康生活方式和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广泛传播的过程。

  “王大妈,这是创城的倡议书,您看看。以后我们社区会变得越来越好,您也帮我们宣传宣传啊,有什么建议也及时告诉我们。”每天,科区西门街道中心社区的工作人员都走进辖区的每家每户,派发《创文明城倡议书》《文明守则》等创建文明城市宣传资料,面对面向居民讲解文明创建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鲜活生动的事例,将文明城市创建的意义、作用、要求等内容传播到千家万户。

  人人知创城,更要让创城变成人人来参与的全民性活动。如今,在整改城区卫生的同时,科区还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坚持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科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全过程,贯穿到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各个方面。从充分利用墙体、门前以及LED显示屏,宣传和悬挂着“文明成果人人共享”“创建文明城市、你我共同参与、争做文明市民”等标语,到在百姓身边的“创城模范”分别以“讲文明、树新风”、志愿服务、公民道德、文明礼仪等为内容,引导市民文明生活,营造良好的创城氛围。

  建立长效机制全面提升文明

  “我会以身作则做好督察员,而且会带动大家好好地把创城搞起来,希望人人都能做个模范居民,为创城出份力。”刚刚被评为“创城模范”的韩红林激动地说。如果说文明创建是一场永不停歇的接力赛,那么每一位市民也都是这接力赛上的运动员。

  从细化分解单位包联网格及任务,建立健全机关科室人员包联社区机制建设,到督促“门前三包”的责任落实……如今,一套科学、规范、长效的工作管理机制,已将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的创建与科区日常的城市运营紧密契合。原则性的要求在这里被具体化,突击性的工作在这里成常态,每一位市民都在越来越深层次的文明建设参与中,受益并获得提升。

  一座城市的文明,不仅要体现在市容环境整洁、社会秩序井然上,更要让每一个市民都感受到幸福。不久以后,当你走进自家的社区,老小区换新颜,新小区整齐利落;走在大街上,道路整洁,车辆、人流有序通行;走进蔬菜市场,食品摆放整齐……所有这一切,都将是创城为市民带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红利。

  张静扬

[责任编辑 张睿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流动羊群” 让贫...
卖了秋粮搞养殖
风电供暖
胡杨秋色
蒙古国商品在首届...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探秘大自然
牧草储备丰足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