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乌兰察布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记乌兰察布市“十佳”优秀教师、乌兰察布市特殊教育学校崔晓
内蒙古新闻网  16-01-18 08:57 打印本页 来源: 乌兰察布日报  
 

  教师的队伍里,有这样一批默默耕耘的园丁——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她们精心呵护、爱惜着这群“折翼天使”,让他们像普通孩子一样在阳光下茁壮、快乐地成长。近日,记者来到乌兰察布特殊教育学校,走近这群用爱心和微笑温暖孩子的老师们。

  “我爱这些纯真、善良的孩子,我爱我的职业,也从不后悔这样的选择!”乌兰察布特殊教育学校律动教学教师崔晓坚定的对记者说。

  早晨的阳光透过玻璃照射在教室的地板上,幽静的乌兰察布特殊教育学校响起了上课的铃声。“同学们,今天我们新学一个舞蹈动作”律动教学教师崔晓用手语比划着,并开始给学生上课。

  崔晓一边示范新的舞蹈动作,一边用手语告诉学生这个舞蹈动作的要领,周围的孩子们聚精会神地看着老师的一举一动,生怕错过一个细小的动作。“好,下面请同学们来跳一下新学的动作。”老师话音未落,同学们便纷纷举手。记者看到,有些学生舞蹈动作自然而流畅,有些学生动作僵硬、不到位,崔晓便耐心地纠正,一遍遍地重复着跳给学生看。

  她告诉记者:“我坚信聋哑的孩子能够像正常人一样翩翩起舞,舞出他们多彩的人生,”但现实这瓢凉水浇灭了她的热情。摆在她面前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如何与学生交流,崔晓幽默的话语、极富感染力的肢体动作换来的却是学生呆滞的目光和茫然无措的表情。之后,她开始自学手语,功夫不负有心人,崔老师终于能和学生进行无障碍交流了。第一个大难题解决了,可新的难题又出现了,孩子们双耳失聪、年龄参差不齐、没有舞蹈基础,艰苦的基本功训练让孩子们叫苦不迭。为了让孩子们喜欢上舞蹈,师生们一起观看了《千手观音》舞蹈视频,当她告诉孩子:这群舞蹈演员也是聋哑人时,孩子们高兴地问:“我们也可以跳得像他们那样美吗?”崔老师肯定地说:“当然能,但你们必须得练好基本功,只有基本功扎实,你们才能跳出轻盈优美的舞蹈。”孩子们的信心是有了,但舞蹈教学又面临新的困难,学生无法感知音乐的节拍,怎样才能让没有听力的学生感受到音乐的节奏、韵律成了崔老师急需解决的问题。她通过跺脚震动地板,由地板将震动的节奏传到学生的脚底,让学生来感受节拍。就这样,崔老师的脚跺到疼、跺到麻、跺到忘记了疼、忘记了麻,跺成了一种习惯……

  记者留意到,崔晓授课时,相同的话语和动作重复了好几次,甚至一个简单动作有时就得上一节课,“由于孩子们处在无声的世界里,不能顺畅地接受外界信息,为了确保让每个孩子学会动作,往往都要反复几次、几十次甚至几百次,很多动作只有重复再重复,孩子才有可能学会,这是和一般老师不同的地方。”崔晓说。

  在这里,老师们还有一份特殊的职责——“保姆”。“因为和老师相处的时间比较长,孩子们和老师的关系特别亲,他们非常依赖老师,有时候就像朋友一样。”谈起学生,崔晓有分享不完的故事,与学生像朋友般相处的模式,让她非常快乐。

  “只要老师关心一下,学生有什么事情都会和老师讲。”崔晓告诉记者。舞蹈队中一名性格孤僻、内向、自卑的女生引起了她的注意,课堂上闷闷不乐,总是发呆,动作时常不到位、跟不上节拍,情绪极不稳定。为了帮她走出阴霾,崔晓通过翻阅有关聋哑生心理学的书籍,知道大多数聋生都有自卑、猜疑、焦虑的心理特点,她便以大姐姐的身份去关心、爱护她,抓住其渴求进步和自我完善的心里特点,及时肯定和鼓励她的点滴进步,并专为她编排了一个舞蹈,这不仅让她得到了愉快的情感体验,而且激发了她内在的积极性。现在,自信的微笑、优雅的气质已经成为这个孩子留给别人的第一印象。

  面对枯燥的教学,面对孩子们敏锐的心灵,很多人都问过崔老师这样问题:你不后悔选择到特校当舞蹈教师吗?崔老师笑着答道:“虽然我不能像其他学校的老师那样桃李满天下,但是只要看到他们开心地笑着、跳着,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对我来说,这就是最幸福的事!”

[责任编辑 魏莉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丰收
打通“断头路”
娶亲马队浩浩荡荡
初冬享暖阳
外教传技到达茂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少儿票友爱京剧
冰雪风情 吉庆有“鱼”
 
【专题】习近平治国理政这三年
【专题】2015年终盘点|内蒙古气质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