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为打造亮丽风景线奏响最强音——2015年全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可能是一场理论宣讲、一本书,或是一幅公益广告、一面文化墙……回眸2015年,总有一件文化作品扣动你的心弦。放眼内蒙古,宣传思想文化的力量,如静水流深,塑造着每个人的精神风貌。
主基调更鲜明,主旋律更响亮,正能量更强劲。一年来,全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自治区党委九届十三次、十四次全委会精神,紧紧围绕自治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的工作大局,积极谋划,主动作为,不断创新,为建设现代化内蒙古提供了强大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
学深 理想信念更坚定
2015年2月5日,自治区首家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微信平台——“包头微学习”正式开通。该平台兼具学习、工作、考评三大功能,为全国首创,受到广大党员干部的欢迎。
非学无以立党兴党,非学无以治国安邦。在内蒙古,学习是个流行词。
一年来,我区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统筹推进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学习型党组织创建和基层大讲堂建设,形成了领导带头、上下联动、全面覆盖,自觉用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发展的浓厚氛围。
——坚持以党委(党组)中心组为龙头,完善县级以上中心组学习制度。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等理论读物的翻译编印,面向基层党组织、“两新”组织和草原书屋等免费赠送,推动讲话精神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牧区、进企业、进军营,使之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行动指南。
——持续推进基层大讲堂建设,开展“党的创新理论主题宣讲月”活动,推出“套种式”宣讲、微宣讲等模式,全面提升讲堂建设质量和水平。围绕重大主题,先后推出《“两会”那些事儿》《聚焦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等通俗读物和宣讲辅导材料。创新宣传形式,制作播放《守望相助,打造北疆亮丽风景线》6集电视专题片,开通“北疆理论风景线”和“学习论理”等微博微信平台,构建全方位、立体式、广覆盖的理论大众化新格局。
——依托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报刊网络理论宣传阵地“四大平台”,坚持用科学理论回答内蒙古发展问题。内蒙古电视台开办“开卷有理”电视读书节目,内蒙古日报开设《学习论理》专栏,形成“一次生成、多点发声”的理论阐释传播链。
唱响 发展氛围更浓厚
2015年9月27日,中秋节。由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副总编辑樊晓峰带队的赤峰采访工作组,仍在阿鲁科尔沁旗“十个全覆盖”工程现场挖掘故事。
全区新闻战线开展的“走千村万户讲精彩故事”助力“十个全覆盖”媒体记者基层行活动,生动讲述了基层干部群众的感人事迹和农村牧区的喜人变化,为工程实施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舆论是行动的向导。一年来,各级宣传部门着眼于服务自治区工作大局,紧跟形势发展,准确把握导向,切实加强主题宣传、成就宣传,巩固壮大主流舆论,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舆论支持。
——开展“总书记考察这一年”“行进中国·精彩故事”等大型主题采访活动,持续推出《落实“四个全面”,推进重点工作重点项目》等重点专栏专题,全区各级各类媒体一齐用力、协同发声,浓墨重彩地宣传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落实新闻例行发布制度,组织召开各类新闻发布会19场,紧紧围绕改革、“十个全覆盖”“三农三牧”等群众关注的问题,及时解答相关政策措施和工作进展情况。
——全面深化“活力内蒙古”网上主题宣传活动,粉丝量、阅读量、转发量稳步提升。开展北京网络媒体“红色故土行·亮丽内蒙古”等主题宣传和互动活动,形成网上宣传引导合力。
——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新型传播平台。深入实施党报党刊覆盖工程,内蒙古日报、《实践》杂志和80%以上的盟市党报实现财政“买单”。全面清理整顿自治区新闻单位驻地方机构,组织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专项行动,新闻媒体从业人员作风形象明显改观。
落细 核心价值观更入心
56本工作日记上,记录着群众所需所盼,承载着一名党员干部沉甸甸的义务。2015年6月19日,吉日嘎拉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锡林浩特举行,引起强烈反响。很多听众流着眼泪说:“这是一次最生动的党课”。
纸上谈兵空无物,躬身践行利苍生。一年来,我区制定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蒙古2015年行动方案》,按照目标化、系统化、品牌化的要求,推动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
——在城乡社区、农村牧区、公共场所广泛张贴“图说我们的价值观”宣传画,扎实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宣传,进一步叫响12个主题词。
——围绕“中国梦·尽责圆梦”主题,设计了面向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活动项目,分众推进系列实践活动,凝聚了各族干部群众知责思为、干事创业的热情。中宣部在包头市召开全国“我们的中国梦·我们的价值观”经验交流会,号召全国各省区市学习内蒙古的工作经验。
——启动2015-2017年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三年行动计划,专项督查12个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城市创建工作;以“十五个一”建设为载体,持续推进以“刹五风”为重点的乡风文明大行动。围绕“德润草原·文明之行”主题,深化思想道德建设。
——加强“北疆楷模”和“道德模范”“草原儿女赞·最美人物”“善行义举榜”三个层面典型选树,发布了自治区“北疆楷模”任明德,推树吉日嘎拉、米德格玛为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形成群星灿烂与七星共明的先进群体结构,汇聚起崇德向善的强大力量。
惠民 文化建设更繁荣
2015年5月16日,由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直属乌兰牧骑创作演出的民族情景歌舞剧——《草原上的乌兰牧骑》,在北京保利剧院上演,让首都观众领略到“红色文艺轻骑兵”的魅力。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一年来,我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重点在促繁荣、强建设、抓改革、谋发展上下功夫。
——以草原文学重点作品创作、优秀蒙古文译介、精品舞台剧创作等重点工作为抓手,实施重点文艺创作三年规划,着力推动核心价值观、中国梦、自治区成立70周年三大主题文艺创作,推出一批有水准、有温度的优秀文艺作品。深入推进“放歌草原·书写百姓”主题实践活动,组织优秀剧目基层巡演,实现文艺惠民常态化、长效化。
——深入实施“八大文化惠民工程”和“十个全覆盖”、扶贫攻坚等工程中的文化项目,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和成型。深入开展“百团千场下基层”“送欢乐下基层”等公益性品牌文化活动,内蒙古文化艺术长廊建设计划取得阶段性成果。
——开展“十三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调研编制工作,科学布局未来5年文化发展蓝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33项改革任务稳步有序推进。实施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启动国家新媒体与云计算创新产业示范区项目,促进直属文化企业集团多元化发展;落实转制文化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发挥好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引领作用,促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扮靓 草原形象更耀眼
2015年8月28日,“蒙古国·中国内蒙古系列文化活动”在蒙古国库苏古尔省木伦市拉开帷幕。库苏古尔省少年宫内人头攒动,《述说鄂温克》等1500多册图书吸引人们驻足翻阅。文化的交融、心灵的沟通,让中蒙传统友谊历久弥新。
让世界听到内蒙古的声音,让草原文化走向世界。一年来,我区坚持以国家站位开展对外宣传,着力构建“大外宣”格局,进一步提升了内蒙古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研究制定我区《对外传播能力建设方案》,分层次统筹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依托承办中蒙博览会,精心组织了中蒙歌会、国际蒙古族服装设计等6项文化活动;在阿拉善盟成功举办第六届中蒙新闻论坛,开辟了中蒙媒体从国家到地方多层次务实合作的新局面。
——推动建立“好故事”资源库,组织开展“百名外国记者看内蒙古”“寻梦中国·我在内蒙古”等系列活动,宣传展示了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和草原文化独特魅力。
——继续加强以蒙俄为重点的文化交流合作,举办“蒙古国·中国内蒙古系列文化活动”“内蒙古·蒙古国文化周”“巴黎·中国内蒙古文化周”,深入开展“感知中国·相聚内蒙古”“中蒙友谊林”等外宣活动,播撒下文化的种子,绽放出友谊之花。
夯实 基层阵地更牢固
走进乌拉特前旗大佘太镇十九份子村,一道百米文化墙映入眼帘: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科学文化知识……村民们说,这是政策明白墙、科技指导墙、文化传承墙和美德教育墙。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服务对象在基层,工作主体在基层,任务落实靠基层。打牢基层工作基础至关重要。
源浚者流长。一年来,我区围绕“基层工作加强年”要求,制定《加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实施意见》,全面推动各项工作有效落实。
——结合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突出抓好嘎查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新改扩建中心9020个,占全区嘎查村总数的80%。累计投入5000多万元,重点推进农村牧区小戏台小舞台、文化广场、理论政策宣传栏、善行义举“四德榜”等“四个一”建设项目,有效提升了农村牧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配齐配强旗县、苏木乡镇、嘎查村三级宣传文化队伍,基层工作薄弱状况明显改观。制定全区宣传文化干部培训规划,基本实现干部培训全覆盖。加强基层干部教育管理,使“忠诚、干净、担当”成为宣传文化干部的鲜明底色。
——连续三年组织开展“四进三问”基层蹲点调研活动,自治区宣传文化系统建立联系点85个,覆盖了各个旗县;制定出台《全区宣传文化系统督查办法》,印发《调研督查手册》,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
沐浴着2016年的阳光,发展中的内蒙古驶入新跑道,期待着人们以更加饱满的精神、更加昂扬的斗志,把日子过得更加红火。
乘风扬帆再启航,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必将发挥出引领社会、凝聚人心、推动发展的强大作用,鼓舞和激励全区各族人民为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本报记者 刘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