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基层人民银行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继续加强宏观调控,切实防范金融风险,营造健康平稳的金融发展环境,促进了地区经济提质增效发展。
金融机构存贷款稳步增长
2015年,乌海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674.03亿元,比年初增加73.59亿元,同比增长12.26%,增速位居自治区第五位。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553.81亿元,比年初增加13.72亿元,同比增长2.54%,增速位居自治区第十二位。
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在国家支持小微企业的政策激励下,乌海市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服务程度不断提高,企业融资难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缓解。2015年,乌海市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2亿元,比年初增加0.67亿元,同比增长131.22%,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28.14个百分点,信贷支持企业脱困力度加大。今后,金融机构要创新手段,全面提升服务小微企业的内部融资体系。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尽快建立小微企业的信用评级和授信贷款体系,充分满足小微企业资金需求“快、急、短、频”的特点,并根据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所处行业、发展阶段、实际信用以及还款能力等因素,逐步探索适合小微企业的可循环贷款模式。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创新信贷服务方式和方法,对处于创业、成长、发展不同阶段的小微企业,提供不同的信贷方式,充分运用动产和不动产抵押、担保、信用等方式,切实提高小微企业融资的灵活度;同时扩大金融机构经营自主权,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合理下放贷款审批权限,缩短贷款调查时间,提高贷款审批效率。
支持“三农”力度加大
在相关部门多项政策支持和广大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下,乌海市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的力度持续加大。2015年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涉农贷款余额127.2亿元,同比增长1.45%,占各项贷款余额比重的22.85%。其中,农户贷款同比增长54.28%,农区企业及各类组织贷款同比增长0.79%。下一阶段农区金融服务的改善仍要以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和健全农区金融体系为抓手,全面深化农区金融改革和鼓励创新,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的合力,建立多层次、多样化、适度竞争的农区金融体系,健全金融支农制度,提升金融支农能力,推动金融资源继续向“三农”倾斜。
房地产信贷稳步增长
2015年,乌海市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30.3亿元,同比增长64.04%。乌海市在积极向国家、自治区争取资金的同时,加大政府投入力度,严格执行土地成交价不低于7%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多渠道筹集棚户区改造建设资金,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发展良好。辖内金融机构积极支持个人购买保障性住房,对申请办理个人保障性住房贷款业务开辟绿色审批通道,简化办理程序,优先受理与审批。
保险、证券市场发展提速
乌海市保险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业务规模不断扩大,产品结构不断优化,质量效益显著提升,社会形象持续改善。2015年,保险业保费总收入12.45亿元,同比增长19.26%。证券业资产总额2.75亿元,同比增长56.53%。证券业稳步发展,证券公司合规管理和风险控制水平大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