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兴安盟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扎赉特旗着力推进农牧业机械化助农牧民增收致富
内蒙古新闻网  16-02-23 15:50 打印本页 来源: 兴安日报  
 

  “我家种了100多亩地的玉米,原来自己加上雇人收得干十多天,费时、费力还费钱。现在只需要两台大型收割机一上午就能完事,玉米秸秆还可以直接粉碎做牛羊饲料,真是省时、省力还省钱。”提起机械化作业带来的便捷,扎旗新林镇罕达罕村农民代军赞不绝口。

  近年来,扎旗把机械化作为农牧业发展的新引擎,紧紧围绕农牧业增效和农牧民增收两大目标,借助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等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大力推广和引进农机新机具、新技术,使全旗农牧业机械化发展步入快车道。截至目前,全旗农机总动力已达161万千瓦,拥有各类型拖拉机5.12万台,玉米收获机1654台,各类型农机具8.1251万台。

  用上农机划得来

  “我家种了40多亩水稻,以前肩挑人扛、车前马后的,那可真叫个受罪。现在,春种秋收全用上了机械,可省老事了……”家住音德尔镇鲜光嘎查的李一秀说。李一秀常年在外打工,以前一到农忙时节就得请假回家,抓紧时间忙农活,可从早忙到晚,庄稼地里的活儿还是干不完,假期一结束,又得匆匆赶往打工地。“在外打工少挣了钱,在家里还活受罪,两头都不落好。”李一秀说。“现在不一样了,实现了机械化,家里我爱人一个人就能把农活干了,我也可以安心的在外面打工挣钱了。”

  “农业机械化的好处看得见、摸得着。现在村里的青壮年都外出打工挣钱,留下来的大部分是妇女、儿童和老人。虽然农村劳动力少了,但农业机械化却解决了这一难题,不仅省时省力,秸秆还田等新技术的推广还让粮食产量稳中有升。机械化的大面积推广及应用,带动了农牧业向规模化经营的转变,也推进了土地流转进程,加快了现代农牧业发展步伐。”扎旗农机局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

  作业服务富起来

  “成立合作社以后,不仅我们自己社员的土地可以用机械播收,而且还可以去其它乡村干活赚钱,真是一举两得。”近50岁的胡尔勒镇西胡尔勒嘎查保富农机合作社负责人陈地树谈起自己现在的事业津津乐道。

  保富农机合作社创建于2012年,吸纳了本村6户10多个中青年参与其中,有各种播种机、捆草机近20多台,合作社年收入近60多万元。每到春播秋收季节,在完成周边乡村的收播任务后,陈地树便带着他的农机团队外出作业,每年能额外多赚10多万元。

  农业机械化的快速推进,不仅让老百姓减轻了春种秋收的劳作强度,也催生了一批靠农业机械富起来的人。随着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也促使各类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不断增多。截至目前,扎旗农机大户已发展到683户,农机合作社共有72家,涉业人员近700人。加之农机跨区作业范围的不断扩大,农机化服务经营收入已成为当前扎旗农牧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渠道。

  农业机械火起来

  扎旗有耕地510万亩,主要种植玉米和水稻。为大力推广和引进农机新机具、新技术,扎旗还邀请农机生产厂家举办农机推广洽谈会,让厂家技术人员在田间地头手把手地指导、传授农户农机操作和维修技术;聘请专业讲师、专家授课,通过免费培训、统一考试,为考试合格的学员颁发证书;加快引进、试验、示范适用型现代农机具,帮助农机户解决生产作业难题,推广保护性耕作先进技术,鼓励农机户发展节油、节水、节肥作业……

  在农机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扎旗在农机购置补贴方面向农机大户倾斜,促进以农机大户为主体的农机协会不断发展,使其在机械数量和结构上迅速发展壮大。同时,设立农业服务中心,扶持正规农机维修网点,把农机供应、农机推广、农机维修等推向市场。在各级惠农政策的带动下,扎旗农机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农业机械化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2015年共争取上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4350万元,农机固定资产总值130.358亿元;共计完成机播面积500万亩、机耕面积480万亩,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3.5%。(驻站记者李静)

[责任编辑 李中锋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春运】候车室的...
内蒙古武警森林官...
草原铲雪大叔
根河市现-47.8℃极...
“非遗”年货传承...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品茶香 学文化
黄河内蒙古段全线封河
 
【专题】习近平治国理政这三年
【专题】2015年终盘点|内蒙古气质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