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阿拉善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迁到城里过“大年”
内蒙古新闻网  16-02-23 16:21 打印本页 来源: 阿拉善日报  
 

  ——搬迁农民刘晓国石顾彦在巴彦浩特的第一个春节

  猴年春节刚过,元宵佳节又到。2月22日,记者在巴彦浩特新世纪广场见到了正在观看社火表演的刘晓国一家。“今年是全家第一次在巴彦浩特城里过元宵节,往年都是在牧区,就三五结伴打个麻将、看看电视啥的。还是城里面好,又舞龙又舞狮的,连小孩玩轮滑都这么溜,社火节目真丰富。”刘晓国笑着说。

  44岁的刘晓国是阿左旗吉兰泰镇查哈尔沙拉嘎查的一位农民,一家人靠种植20亩地维持生计。2015年12月,阿左旗出台了《加快推进农牧区危旧房改造若干政策》,刘晓国是查哈尔沙拉嘎查第一个签订拆除房屋搬迁进城协议的。政策规定,在符合相关要求的前提下,愿意到巴彦浩特或旗外居住生活的农牧民,享受10万元购房补贴;在2016年1月31日前拆除农牧区危旧房屋的,给予1万元拆房费。刘晓国一家正好符合政策要求,就拆除旧房搬进城里生活。

  观看完社火表演,刘晓国热情地邀请记者到他城里的新家去看看。“我昨天还专门在新家宴请了亲朋好友,让大家都乐呵乐呵。”来到刘晓国家,里外房间收拾得一尘不染。刘晓国的妻子说:“我们领取了11万的购房补贴,又添了一些买了一套现成的房子,装修和价格都很满意,拎包即可入住。我们是腊月二十六搬进的新家,这不今年春节就在新家过的。”

  说起今后的生活,刘晓国的脸上满是笑意:“去年7月,姑娘大学毕业了,过完年就要到社区上班。现在生活没什么负担,就想着趁还年轻,再干点啥增加收入。我和媳妇商量着把田地承包给邻居,贷款买了一辆半挂车,到口岸拉煤,按时髦的说法,也属于第三产业创业吧。一家人开始了新的生活,我们有信心把日子过得更好。”

  同样符合政策拆了旧房进城的78岁老人石顾彦,在元宵节当天并没有去看社火,而是选择了在家里过节。记者来到石顾彦老人家时,恰逢午饭时间,老人正和女儿吃着汤圆看电视。老人说:“今年春节前,我就搬到了新房里。因为今天天气有点冷,孩子怕我冻着,就说在家陪我过节,这样也挺好。”

  石顾彦老人是阿左旗温都尔勒图镇巴润霍德嘎查的一位农民,在该嘎查有个80多平方米的土坯房,“十个全覆盖”推进过程中,他选择了拆旧房进城购房。“人老了,农活干不动了,眼瞅着农村的土坯房都四十多年了,也就是危房了,正好赶上这个政策,还给补贴11万元,我就把田承包出去、羊卖了,孩子又给我帮了点,就在绿苑小区买了70平米的楼房,我是真没想到这把年纪了还能住上楼房。”老人笑呵呵地说。

  谈到进城后的新生活,老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把四十几亩地承包出去,每亩地有300元的承包费;享受着草畜补助费,每个月能领到600多元;除了这些,看病给报销,高龄老人有补助,这样下来我每个月收入近2000元呢,我就打算在城里养老啦。”

  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十个全覆盖”的推进,像刘晓国和石顾彦一样,积极响应政策搬迁进城的农牧民还有很多,他们有的是为了二次创业,有的是为了方便孩子读书,有的是为了在城里安享晚年,不管出发点是什么,作为城里的“新成员”,他们都对未来的生活满怀憧憬。(本报记者王瑞)

[责任编辑 魏佩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春运】候车室的...
内蒙古武警森林官...
草原铲雪大叔
根河市现-47.8℃极...
“非遗”年货传承...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品茶香 学文化
黄河内蒙古段全线封河
 
【专题】习近平治国理政这三年
【专题】2015年终盘点|内蒙古气质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