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呼和浩特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根堡村:让村子美得更持久
内蒙古新闻网  16-03-04 16:00 打印本页 来源: 呼和浩特日报  
 

  开心的锣鼓敲起来,欢快的秧歌扭起来。初春时节,行走在赛罕区金河镇根堡村,到处是一派热闹欢腾的景象。劳作一年的农民在新修的水泥路上踩起了高跷,在新建的广场上扭起了秧歌,在新建的文化室里排起了自编自演的节目。一些返乡的游子们惊讶地发现,“十个全覆盖”工程给家乡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子变美了,乡亲变富了,乡风文明了,农民过上了跟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村美了、人笑了……可如何才能把‘十个全覆盖’工程的成果长久保持下去?”一直以来,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根堡村党支部书记巴俊珍心头。

  “在城市建设中常说的一句话是:三分建设,七分管理。这个原理在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中同样适用。工程完成后,如何守得住这份成果,不让人力财力物力白白浪费,就要看后续管理抓得怎么样。这其中,各级政府落实责任是一方面,更重要的还是要让村庄建立自我管理制度,引导村民自觉维护工程成果,为‘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后续管理提供群众保障。”巴俊珍告诉记者,村干部们为此没少研究、交流,最终形成了共识,“只有把后续管理抓上来,才能让村子美得更持久。”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以来,根堡村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人均收入都在原有基础上又上了一个台阶。同时,根堡村还把“十个全覆盖”工程后续管理工作作为提升新农村建设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并以此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在根堡村记者看到,村子里显眼位置的《村民公约》让人过目不忘,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都打扫得干干净净……

  那么,根堡村到底是怎么做的呢?

  为了将“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成果保持好,根堡村成立了保洁队。村里固定了专门的人负责村子的环境卫生,还派专人保证其他各项文化设施的正常运行。“国家为我们投入这么多,我们自己也得自觉地维护好、管理好。”根堡村保洁队队长王二秀说。

  巴俊珍告诉记者,在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中,根堡村原有的文化室、活动室设施更为完善,各项功能被充分挖掘并频繁使用。

  “要说这些设施后续管护得怎么样,看看村里图书馆崭新、整齐的图书就知道了。村民们平时喜欢把书借回家去阅读,按期归还,而这也是根堡村抓好后续管理的另一项内容。”对此,根堡村图书管理员高凯明深有感触,“以前借出去的图书是有借没还,也没人会注意保管。现在,大家爱护意识提高了,借出去的书一本不差都能还回来。”

  巴俊珍告诉记者,根堡村是赛罕区最大的设施蔬菜种植基地,几乎家家都有日光温室大棚,有的人家温室较多,忙不过来,便出租几个给其他人种植,这样既不影响自家的种植,还能靠租金增加一部分收入。

  根堡村村民巴天祥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自己种的3棚蔬菜每年能收入7万元,租出去6个棚,每个棚的租金是5000元,一共是3万元。下一步他还要响应村里的号召种植西葫芦,搞订单农业。

  “下一步我们会引导村民有意识地去扩大某种作物的种植规模,形成市场占有率,以此来取得话语权,从而增加农民收入,同时,还会进一步发展乡村旅游项目,推动村民去搞旅游观光休闲采摘,扩大现有规模。”巴俊珍说,只有加快产业发展、壮大村组集体经济,才能为后续管理工作提供实实在在的资金保障,才能切实把“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成果长久的保持下去,也才能让更多的村民更长久的享受到这项民生工程带来的红利。(驻基层采访组记者乔海刚刘军)

[责任编辑 李珍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呼和浩特:非遗齐聚...
铁路春运剪影
闹元宵
诵经典 承母语
“乌力格尔”唱响...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天籁之音“颂春”
牧区娃的幸福“学堂”
 
【专题】习近平治国理政这三年
【专题】2015年终盘点|内蒙古气质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