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兴安盟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兴安盟:农企利益联结机制 带动18万农牧户增收
内蒙古新闻网  16-03-11 13:40 打印本页 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  
 

  本网讯 近两年,在扶贫开发过程中,兴安盟以扶优扶强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切入点,引导企业与农牧民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利益联结模式,使龙头企业和农牧民利益联结方式呈现出多样性、组合式的多种模式并存发展态势,初步形成了股份合作、订单合同、价格保护、服务协作、流转聘用及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6种模式,让94%的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带动18万户农牧户共同发展。

  突泉县安达牧业实行价格保护方式与2000养殖户形成了利益联结机制,实现2600人就业。在具体实践中,安达牧业通过流动资金垫付、金融担保、保底价格回收,确保农牧户利益。

  与此模式大相径庭的还有科右中旗二龙屯米业采取的“公司+协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二龙屯米业与农民签订购销合同,形成了“八个统一”(即统一认证、统一选种、统一有机肥、统一播种、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购、统一生产运输、统一品牌销售)的产销对接合作模式,与农户构建了“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联结机制共同体,带动农民走产业化致富的道路。同时,每年企业返聘季节性务工人员规模在200人左右,每年人均增收1万余元左右。

  而科右前旗草原盛业米公司采取的实行反包倒租方式流转土地模式更是独树一帜,参与反包倒租的农民可享受“三收”的效益,即:流转土地一份收入、流转土地打工一份收入,有机稻田农民放养稻鱼、稻蟹、稻鸭共育及国家补贴收入。草原盛业米业公司在当地以反包倒租方式流转土地1.5万亩,为当地提供1.6万个工日,285万元,直接就业510多人,人均增收5588元,加工厂工人年最高收入达3.7万元,农户自己经营水田及稻田养殖人均增收入3200元。

  兴安盟现有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龙头企业达到91家,形成了200万吨粮油、300万口生猪、500万只肉羊、20万头肉牛和6000万羽禽类的生产加工能力。农牧民参与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人均实现现金收入2300元,占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35%。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比例由93%提高到94%。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比例由22%提高到44%。今年,兴安盟还要积极引进一批市场开拓能力强、辐射面广、带动能力大的新型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力争年内销售收入超5000万元的农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20家,农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达到110亿元以上。

  “未来我们要探索更加多元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获得更多产业发展的红利。”兴安盟副盟长隋维钧表示,今年要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自建基地,鼓励企业通过订单种植、订单养殖扩大基地模式,降低农牧户风险,带动农牧民增产增收,今年龙头企业带动农牧户要突破20万户。

  据悉,今后兴安盟还要层层建立推动利益联结机制工作奖补基金,对利益联结紧密、效益突出的龙头企业给予奖补,激发各层面开展工作的积极性。他们还要把龙头企业开展利益联结、守信履约、带动增收致富情况作为龙头企业申报各类项目、资金的重要参考依据。对利益联结不好或损害农牧民利益的龙头企业,视情况采取警告、降级、取消资格、媒体曝光等手段,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内蒙古日报记者胡日查 高敏娜)

[责任编辑 李中锋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录制前的准备
“充电”学习
两会上,有一种气...
中外媒体聚焦内蒙...
【两会花絮】会场...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电话:0471-6659743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代表接受采访
最大任务是履职
 
【专题】习近平治国理政这三年
【专题】2015年终盘点|内蒙古气质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