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答南方日报记者关于“新常态下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机遇与空间”的提问时,王文彪首先动情地回忆起了3月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对非公有制经济发表的重要讲话,并用了五个“最”表达自己的看法:“我认为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讲话,是新中国以来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最全面、最清晰、最根本、最透彻、最系统的重大论述。给我们中国的民营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带来了很好的光明前景,带来了更加灿烂和明媚的春天,而且这个春天来得早、来得好、来得及时、来得温暖。”
三个“春”——
今天的中国经济面临新常态,企业家们对经济下行带来的压力感受至深。
“解除了我们这些非公有制经济的所困、所惑,让我们切实感受到对未来发展的信心。”王文彪委员接连用“春风化雨、春暖花开、春色满园”三个“春”字来形容聆听总书记讲话后的振奋与温暖。他认为,新常态下的新经济虽然面临挑战,却更有很好的新机遇,而且,“机遇大于挑战”:“一方面,大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对我们非常利好;另一方面,新常态下的转方式、调结构给非公有制经济提供了无限广阔、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三大机遇——
信心来自何方?来自无所不在的新机遇。王文彪委员认为,机遇主要来自三大方面:首先是区域发展的机遇。国家接二连三出台和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包括东北振兴、西部大开发,特别是“一带一路”战略,为企业家带来了“上百万亿量级的重大投资和市场”。其次是供给侧改革的机遇。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中等收入人群,且每年增长20%以上,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市场潜力。王文彪委员呼吁:“希望我们的企业加大技术投入、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美观度和体验度,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引导中国的消费者买中国的手机、买中国的马桶盖、买中国的化妆品。”
最后,是绿色发展的机遇。王文彪委员指出,仅仅西部就有26亿亩沙漠,其中三分之一可以治理利用,这就蕴含着十几万亿元的投资空间。因此,绿色发展战略空间广阔。
三个“母亲”,一种情怀——
当被记者问到“民营企业如何履行社会责任”这一话题时,王文彪委员给出了精妙而深情的比喻,引发全场共鸣:“我们人生应该有三个母亲。第一个母亲是亲生母亲,要孝顺。第二个母亲是祖国母亲,要报效。第三个母亲是大地母亲,要保护。这是我们所有公民的应尽责任。”
他进一步抒发心志:“企业的经营是没有国界的,可以是世界的;但中国的企业家是有情怀的,是有祖国的,是不会忘本的!”
炽热真诚的话语背后,是亿利集团20年治沙扶贫的坚守与奉献——让一万多平方公里的沙漠变成绿洲,让十几万贫困老百姓走出荒凉沙漠,走进富裕生活!本报通讯员呼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