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户马掌胜(左一)介绍黄芪的药用价值。
早春的“百里长川”积雪还未化尽,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薛家湾镇巴润哈岱村68岁的马掌胜又忙活开了。自从2013年他在自家地里试种出全国一流的中药材黄芪,两年来订单不断。这不,今年又接了个100吨的订单,够他老人家忙上一整年了。
沿着一条宽展的水泥路盘山而上,马掌胜家现代化的家庭农场映入眼帘:约400平方米的封闭式仓库,现代感十足的玻璃顶采光加工间和半封闭草棚。院子中心的空地上,堆满了一垛垛分拣完成的干黄芪,空气中也弥漫着药材的香气。
见来人参观,着一身蓝灰外套的马掌胜从半人多高的黄芪堆里抽出身子,细长的眼睛笑得眯成一条缝:“这黄芪可是个好中药,与当归、人参齐名。一指粗的根茎可以切片,枝枝叉叉的毛芪可提炼做成药丸。我们这儿种出的黄芪在全国都是一流的品质!”
说起种植黄芪,老人的二儿子功不可没。2013年,在北京好几家大药厂做代理的二儿子看到商机,邀请了药学专家到家乡考察,结果当地的气候、土壤都很适合种黄芪,于是鼓励父亲在家试种。当年试种的60亩黄芪不仅丰收了,而且经专家检测品质一流,全部被北京药厂高价收购。尝到甜头的马掌胜看到这是一条可行的增收致富途径,就动员全村村民一起种植。
这两年来,马掌胜每年光靠种黄芪一项就纯收入20多万元,全村人在他的带领和帮助下收入也都翻了几番。
今年“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到村,让马掌胜的黄芪种植业如虎添翼。为方便拉黄芪的大卡车出入,原来的土路新修成380米长、4米宽的水泥路;集体和个人共同筹资60万元打了一眼深井,解决了部分黄芪的灌溉问题。
对比之前的生活,马掌胜感慨万千:“前些年光靠种玉米有点收入,最好的年头每年收入不过2万元。如今有了致富新路子,又乘着‘十个全覆盖’的东风,收入会一年比一年高。”
说话间,马掌胜拿出了一张绘制精美的二层小楼设计图。“在我现在正房的位置要新盖800平方米的二层楼,把我这里建成一个黄芪种植、加工的实验基地。”马掌胜指着设计图说。 一个人富了还不算,让全村人都富起来才是马掌胜的最终目标。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马掌胜打算定期邀请内蒙古农业大学的专家教授指导农民科学种植,提高黄芪的质量和产量;成立黄芪种植专业合作社,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建个黄芪加工厂,让更多村民参与进来,并依托这一产业富起来。(记者 郝雪莲)
【记者手记】马掌胜对记者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真希望能年轻10岁,再领大伙儿干10年!”虽然他是个农民,却从未停止过学习、创新的脚步。一个人富了还不算,让全村人都富起来才是他的最终目标。这宽广的胸襟和崇高的境界,一定会成为巴润哈岱村很好的致富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