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农牧区新貌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新农民新牧民的故事】马掌胜:黄芪地里能“淘金”
 

种植户马掌胜(左一)介绍黄芪的药用价值。

  早春的“百里长川”积雪还未化尽,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薛家湾镇巴润哈岱村68岁的马掌胜又忙活开了。自从2013年他在自家地里试种出全国一流的中药材黄芪,两年来订单不断。这不,今年又接了个100吨的订单,够他老人家忙上一整年了。

  沿着一条宽展的水泥路盘山而上,马掌胜家现代化的家庭农场映入眼帘:约400平方米的封闭式仓库,现代感十足的玻璃顶采光加工间和半封闭草棚。院子中心的空地上,堆满了一垛垛分拣完成的干黄芪,空气中也弥漫着药材的香气。

  见来人参观,着一身蓝灰外套的马掌胜从半人多高的黄芪堆里抽出身子,细长的眼睛笑得眯成一条缝:“这黄芪可是个好中药,与当归、人参齐名。一指粗的根茎可以切片,枝枝叉叉的毛芪可提炼做成药丸。我们这儿种出的黄芪在全国都是一流的品质!”

  说起种植黄芪,老人的二儿子功不可没。2013年,在北京好几家大药厂做代理的二儿子看到商机,邀请了药学专家到家乡考察,结果当地的气候、土壤都很适合种黄芪,于是鼓励父亲在家试种。当年试种的60亩黄芪不仅丰收了,而且经专家检测品质一流,全部被北京药厂高价收购。尝到甜头的马掌胜看到这是一条可行的增收致富途径,就动员全村村民一起种植。

  这两年来,马掌胜每年光靠种黄芪一项就纯收入20多万元,全村人在他的带领和帮助下收入也都翻了几番。

  今年“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到村,让马掌胜的黄芪种植业如虎添翼。为方便拉黄芪的大卡车出入,原来的土路新修成380米长、4米宽的水泥路;集体和个人共同筹资60万元打了一眼深井,解决了部分黄芪的灌溉问题。

  对比之前的生活,马掌胜感慨万千:“前些年光靠种玉米有点收入,最好的年头每年收入不过2万元。如今有了致富新路子,又乘着‘十个全覆盖’的东风,收入会一年比一年高。”

  说话间,马掌胜拿出了一张绘制精美的二层小楼设计图。“在我现在正房的位置要新盖800平方米的二层楼,把我这里建成一个黄芪种植、加工的实验基地。”马掌胜指着设计图说。 一个人富了还不算,让全村人都富起来才是马掌胜的最终目标。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马掌胜打算定期邀请内蒙古农业大学的专家教授指导农民科学种植,提高黄芪的质量和产量;成立黄芪种植专业合作社,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建个黄芪加工厂,让更多村民参与进来,并依托这一产业富起来。(记者 郝雪莲)

  【记者手记】马掌胜对记者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真希望能年轻10岁,再领大伙儿干10年!”虽然他是个农民,却从未停止过学习、创新的脚步。一个人富了还不算,让全村人都富起来才是他的最终目标。这宽广的胸襟和崇高的境界,一定会成为巴润哈岱村很好的致富带头人。

[责任编辑 李中锋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录制前的准备
“充电”学习
两会上,有一种气...
中外媒体聚焦内蒙...
【两会花絮】会场...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电话:0471-6659743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代表接受采访
最大任务是履职
 
【专题】习近平治国理政这三年
【专题】2015年终盘点|内蒙古气质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