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根生画/沈海涛
“只要在家打字,月入过万”“1000字/30元,不收取任何押金”,连日来,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多位市民收到了这样的一条招聘信息。天上真的会掉馅饼?东胜区市民张先生就上当受骗了。(3月16日《北方新报》)
通过互联网求职,在当下绝对算不上新鲜事儿,现实中也有不少成功的案例。可是,鄂尔多斯市民张先生就没这么幸运。因为被对方“月入过万”的口头承诺所迷惑,在没有进行深入了解的情况下,因求职心切,张先生就将99元的所谓会费打到了对方账户上,结果不仅没揽到生意,还被对方拉黑。虽然张先生被骗的金额不大,但是具有普遍的警示作用。
通过网络求职与现实生活中求职有明显的不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到招聘单位去看看,也可以托熟人去打听虚实。而网络求职却是隔空交流,这就使得骗子有了可乘之机。不过,只要我们能学会冷静思考,骗子的伎俩是很容易识破的。除了要缴纳各种各样的费用以外,对求职者的年龄、性别、学历等没有任何要求,而且动辄夸下海口“月入过万”,这样的招聘岂能有真?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受骗上当,不是因为我们不谙世事,而是因为“饥不择食”,放松了警惕。尤其是通过网络求职,我们更需要擦亮双眼,恰当地进行风险评估,不能总是一心向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