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关注民生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餐饮质量参差不齐
 

  “我要一份米线,送到一楼鞋区。”3月18日中午,在呼和浩特市万达广场做商场导购的刘丽霞女士像往常一样拨通了某餐馆外卖的电话。由于中午正是人流量多的时候,为了不耽误销售,刘女士和同事几乎天天都会叫外卖。一餐只需10到15元,金额够了就不用交外卖费,省时省力,还不耽误工作……这些优点让忙于工作的工薪阶层对外卖情有独钟。“我在这儿工作两年多了,虽没有发现送来的食品有问题,但毕竟制作和运送过程都不是自己亲眼所见,还是有不放心的地方。”在谈及外卖食品质量时,刘女士说。

  除了商场和写字楼,高校是外卖市场占领的另一个“高地”。中午时分,在内蒙古师范大学赛罕校区的校园里,各宿舍楼前骑着电动车、驮着保温箱的外卖小哥络绎不绝。正在读研究生三年级的小康同学也是外卖的忠实粉丝。“那些找不到实体店面的餐馆卫生没有保障,我只在吃过饭的餐馆订外卖。”小康说,“有一次送来的米饭里有洗锅用的铁纱细丝,我当时就没食欲了,再不敢在那家订餐了。而且在网上看到过很多关于外卖餐馆不干净、卫生条件差的报道,外卖食品的质量确实不能保证。”

  记者随机走访了万达广场附近的几家餐馆,发现大部分餐馆都提供外卖服务。这些实体餐饮店都有营业执照、食品卫生许可证以及员工的健康证等相关手续,同时也在相关部门的监管之下,总体来说卫生方面比较有保障。相比之下,网上注册的外卖店门槛就低了很多。在呼和浩特市海亮广场公寓楼的小区里,到处可以看到窗户上写着店名和电话号码的外卖店。这些店的窗户被挡了起来,很难看到里面是什么样子,但可以肯定,这些面积不大的公寓,不可能接待太多顾客用餐,大部分甚至全部是通过外卖出售食品。其中几家店声称已经加入某网络外卖平台。

  与传统实体餐饮店相比,网络平台把关不严,监管部门跟不上行业发展等问题让有些商家钻了空子。2015年10月1日,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规定,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应当对入网食品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对应取得许可证的还应当审查其许可证。但仍有商家注册地址和实际地址不相符,直接接触食品的从业人员没有取得健康证,外卖的包装材质没有达到国家标准等等问题出现。

  记者调查时发现,网上“香喷喷”,网下“脏乱差”的事情时有发生。很多消费者反映,即使发现外卖有问题,举证和维权也很难。刘女士表示,为了吃到健康干净的外卖食品,她只能自己擦亮眼睛,多加甄别。(记者 韩雪茹)

[责任编辑 巴菊媛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录制前的准备
“充电”学习
两会上,有一种气...
中外媒体聚焦内蒙...
【两会花絮】会场...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电话:0471-6659743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代表接受采访
最大任务是履职
 
【专题】习近平治国理政这三年
【专题】2015年终盘点|内蒙古气质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