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呼和浩特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衣物“爆棚” 呼市“爱心墙”遇尴尬
内蒙古新闻网  16-03-21 10:49 打印本页 来源: 内蒙古晨报  
 

  原标题:衣物“爆棚” 呼市“爱心墙”遇尴尬

  蓝天、彩蝶、青草、白鸽、绿树……自从这些美丽的彩绘“定居”在墙面后,原本冰冷的墙面似乎生出无限“温度”。“人们可以把闲置的衣服挂在墙上,也可以从墙上取走衣服自用。”这就是“爱心墙”,它源于伊朗,为了帮助流浪汉度过寒冬,爱心人士把不需要的衣服挂到街边的墙上,有需要的人便自行取下。

  现在,呼市新城区海拉尔东路的一家饭馆、赛罕区山丹社区、赛罕区桥华社区、万民药店等地,也纷纷建起“爱心墙”或“友善之墙”。然而,随“爱心”而来的却是衣物“爆棚”的囧况。

  市民踊跃捐衣

  “家里很多衣服我都穿不下了,扔了又挺可惜的,看看其他人能不能穿。”3月19日上午,家住山丹社区的李女士,拎着一个塑料袋走到“爱心墙”前,将一件外套和一件毛衣挂在墙上。

  当日,内蒙古晨报全媒体记者来到赛罕区山丹社区,在社区警卫室的后面看到,40多件衣物被整齐地挂在墙上,“爱心墙”的下方并排摆放着5双鞋。“从3月14号到现在,短短几天的时间已经陆续收到400余件旧衣物。”山丹社区党支部书记侯瑞芳介绍,他们管辖区内住着不少下岗职工和低收入群体,希望“爱心墙”能对他们有所帮助。

  尴尬和困惑

  在呼市一家饭馆工作的杨继平,最先在呼市建起“友善之墙”。杨先生称,当初他在网络上看到关于伊朗“爱心墙”的新闻,就发动身边的朋友进行捐赠,2月2日、3日两天,“友善之墙”正式在饭馆的橱窗内建了起来。

  “现在每天都能收到200-300件,但是仅有100多件衣服被拿走,橱窗空间比较小,仅能放置部分衣物。为了放置这些衣服,我还专门焊了衣架挂衣服。”杨继平介绍,因为捐得多、拿得少,衣服就被积压下来,成了他的负担。“为了处理这里积压的衣服,我只能到处联系福利院、敬老院,还有一些义工们。”

  其实,不少有“爱心墙”的社区也遇到了此类尴尬。桥华社区专门派工作人员负责整理看护“友善之墙”上面的衣物,所挂的都是经过筛选并加以整理的衣服。

  侯瑞芳称,为了专门打理这些衣服,山丹社区有10余名志愿者,他们不定时过来整理衣服,将市民捐赠的内衣裤和破损衣服挑出来扔掉。山丹社区的两名门卫,在上午和晚上对“爱心墙”进行打理和清扫。

  杨继平也称,因在门外摆放“友善之墙”,他们常遭遇一些执法部门的监管。“我觉着这是爱心公益活动,希望以后能得到例如居委会、民政部门、文明办等部门的支持。”

  形式需创新

  针对如雨后春笋般陆续建起来的“爱心墙”和“友善之墙”,内蒙古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陈红艳发表了自己不同的看法:

  “爱心墙”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它是一种新尝试,出发点是非常好的,可以帮助一些有需要的人。但目前还仅局限在捐赠衣物上,是否可以尝试增加一些书籍、家具、家电等各种不同种类的物品,让“爱心墙”丰富起来。

  其次,是否可以将捐赠的物品分门别类,让不同需求的人可以到不同的地点进行拿取。另外民政部门、关工委等执法部门也要介入其中进行指导和支持。(记者齐晓英实习生吴芳)

  

[责任编辑 魏莉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录制前的准备
“充电”学习
两会上,有一种气...
中外媒体聚焦内蒙...
【两会花絮】会场...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电话:0471-6659743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代表接受采访
最大任务是履职
 
【专题】习近平治国理政这三年
【专题】2015年终盘点|内蒙古气质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