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巴彦淖尔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农家肥就是好 省钱增产效益高
 

  原标题:农家肥就是好 省钱增产效益高

  早春3月,杭锦后旗平畴沃野上机声隆隆,到处是农民驾驶着四轮车忙碌耕作的身影。与往年不同的是,如今,“绿色”春耕备耕正成为该旗农民的新时尚。

  走进头道桥镇联增村五组,种植大户刘培新正忙着往地里拉肥、撒肥。他指着铺满地的农家肥笑着说:“不要小看这农家肥,肥力足、成本低,实用又实惠。去年秋收完,村民就把农家肥撒在地里,深翻进去了。这不,开春再把政府补贴的农家肥拉进地里,播种时压底肥使用。”现在,使用农家肥的好处村民都深有体会。

  刘培新的100亩地里,有很多盐碱地,前些年也曾为追求种植效益大量使用过化肥,导致土壤板结严重,投入是越来越大,收益却一年不如一年。“每次科技培训会上,专家都给我们讲农家肥的好处,以及如何使用农家肥,用上农家肥的蔬菜,口感就是不一样!”

  这几年,刘培新每年冬天都不闲着,除了晾晒自己家的羊粪、牛粪,还经常去周边羊场联系购买羊粪,每年都轮茬给地里施农家肥。“以前捉不住苗的葵花地,1年亩产也就400来斤,现在亩产700斤,而且葵花籽色泽特别好,一斤能卖4.8元呢!”

  “通过增施农家肥,可以显著提高土壤地力条件、增加土壤贡献率,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杭锦后旗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张建强说。联增村五组农民刘宝林去年种青椒,特意做了对比试验,使用农家肥的青椒耐旱、皮厚,亩均增产1000斤。刘宝林说,以前种1亩地,买化肥要150元,去年使用农家肥,少花30元。不仅如此,现在土壤疏松了,作物长得好,病虫害也少。刘宝林深有感触:“现在的消费者都喜欢绿色、无公害的产品,价钱也卖得上!”

  近年来,杭锦后旗一直把绿色发展作为农牧业强旗的主攻方向,并确立了“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的战略定位,先后开展了“院地共建”科技示范旗、科技人才服务“三区”活动、蜜蜂授粉与绿色防控增产技术集成示范及“控肥增效”示范区建设,新建各类科技示范园区15个。全旗绿色农产品原料基地认证面积达到128万亩,5家企业的9个产品获得了有机产品认证证书;10家企业的31个产品获得了绿色食品认证证书;64个产品获得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证书。 今年,杭锦后旗农牧业部门对全旗土地“诊脉开方”,引导群众进行测土配方施肥,鼓励农民增施农家肥,并争取到农家肥补贴项目,按每方20至25元的价格购置农家肥,免费发放给农民,并指派30多名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生产。预计今年春耕备耕期间,农家肥使用量120多万吨,使用面积40多万亩。(本报记者 韩继旺)

[责任编辑 魏佩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晒晒我的全家福
小气象迷
创业带动就业
气象科普进校园
录制前的准备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电话:0471-6659743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代表接受采访
最大任务是履职
 
【专题】习近平治国理政这三年
【专题】2015年终盘点|内蒙古气质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