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经济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转型中的内蒙古乳业:在融合创新之路上稳健前行
 

 

伊利工作人员为顾客准备试饮杯。本报记者 韩雪茹 摄

  以中国规模最大、产品线最健全的乳业领军者——伊利集团为例,近年来,伊利不断加大奶源建设投入力度,在拓展优质奶源基地、鼓励多种奶源建设模式等多项措施的实施下,奶源结构得已调整和优化。优质奶源为公司业务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公司持续推进奶源基地建设向着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天然优良的牧场,科学合理的奶源建设,保证了奶源的高度可控,为原奶长期稳定的质量和产量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截至2015年底,伊利共投入约127亿元用于奶源升级与建设。当前,伊利在全国拥有自建、在建及合作牧场2400多座,其中,规模化集约化牧场在奶源供应比例中已接近100%,居行业首位。2015年1至9月份,伊利实现营业总收入458.79亿元,净利润36.56亿元,稳居行业第一位。

  实践证明,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是乳业发展基础,也是我区今后奶牛养殖业融合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几年来,自治区在国家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扶持资金的基础上,每年安排6000万元资金,强力推进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奶牛主产区呼和浩特市每年投入引导性资金1000万元,积极引导散养户“出村进场”,鼓励加工企业和社会资本兴办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目前,全市奶牛百头牧场243个、千头牧场71个、万头牧场4个,规模化程度达到70%以上。

  显而易见,乳产业的工作重心已由“辐射带动”向“全面推进”转变。强有力的政策扶持,将使我区奶牛存栏超万头的44个旗县区的奶牛规模养殖实现突破性发展。 据了解,国家实施奶牛良种补贴政策以来,经过坚持不懈的品种改良和创新发展,目前我区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奶牛单产平均水平达到7吨,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畜牧业专家为此算了一笔账,按乳品企业的要求,规模养殖场乳蛋白率提高1个百分点可增加0.05元,乳脂率提高1个百分点增加0.03元。如果一头奶牛单产提高650公斤,养殖户的收入将比2008年至少增加1900元。

  布仁认为,2016年是内蒙古奶业处于“结构调整阵痛期”“效益提升爬坡期”“信誉重塑考验期”三期叠加阶段,存在进口乳制品冲击、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等外部因素考验,但同时也面临着国内乳制品消费增长、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国家产业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等有利条件,机遇与挑战并存。要按照“稳规模、转方式、调结构”的发展思路,坚持融合发展和创新发展,坚持走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的现代化奶业发展道路。

  围绕“为养而种、以种促养、以养增收”的目标,我区还在玉米主产区和农牧交错带,扩大青贮玉米种植面积,大力发展人工种草。通过养殖者自种和订单种植等形式,推动青贮和苜蓿等优质青粗饲料生产,构建种养结合、粮饲兼顾的新型农牧业结构,奶牛养殖与苜蓿产业发展相互促进、互利共赢的局面逐步形成。

  2012年起,国家开始实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计划,以苜蓿产业为龙头,优先发展节水灌溉优质苜蓿种植,加快现代草业发展步伐,奶牛养殖从以前的“秸秆+精料”开始转向“青贮+优质苜蓿+精料”,有力地保障了奶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从根本上推动了我区奶牛饲养方式的变革,奶牛单产和牛奶质量明显提高。当年,在中央财政投资0.6亿元基础上,自治区财政每年拿出1亿元用于促进苜蓿发展并列入财政预算,合计1.6亿元,统筹用于支持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建设项目。

  近年来,国家继续实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计划,安排我区10万亩苜蓿种植,并把所有建设任务均安排在荷斯坦奶牛存栏万头以上的奶牛主产旗县区,扶持奶牛优质牧草产业发展。各地在认真抓好高产优质苜蓿示范片区建设的同时,以奶农合作社和奶牛规模养殖场为重点扶持对象,有力推动了苜蓿种植与奶牛养殖紧密结合,进而提高了奶牛单产和牛奶的质量。 “十二五”以来,我区在追求规模化养殖和提升质量的同时,通过强化质量安全监测,不断完善和升级乳业追溯体系,生鲜乳三聚氰胺等违禁物质检测合格率继续保持100%。

[责任编辑 魏佩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晒晒我的全家福
小气象迷
创业带动就业
气象科普进校园
录制前的准备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电话:0471-6659743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代表接受采访
最大任务是履职
 
【专题】习近平治国理政这三年
【专题】2015年终盘点|内蒙古气质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