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激活“造血”功能 帮扶花开田野
从“根”上找办法在“治”上下功夫
——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定点帮扶白辛嘎查纪实
近两年,兴安盟扎赉特旗阿尔本格勒镇白辛嘎查这个贫困山村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容村貌日益亮丽,产业发展方兴未艾,集体经济日益壮大,贫困户人均增收6200元。
“之所以有这样的变化,主要是国土资源厅帮扶的功劳。”提到村里的变化,白辛嘎查的村民们都会这样说。
白辛嘎查总面积69.4平方公里,辖4个自然屯,总户数418户,其中贫困户就有174户,贫困人口533人。全村共有耕地34000亩,其中水浇地仅有3400亩。而且气候条件是十年九旱。尤其每到旱灾之年,庄稼绝收、农民欠收,这成为该村致贫的主要原因。村里除了自然条件恶劣,农业基础设施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薄弱,农民们生产生活条件落后,经济结构单一,村集体经济滞后,脱贫任务艰巨。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想让白辛嘎查彻底拔掉穷根,摘掉穷帽子,生活真正奔小康,就一定要进行长效扶贫。”面对这样的贫困村,国土资源厅从“根”上找办法。
针对怎么治穷“根”,国土资源厅经过反复调研和多次专题会议研究,慎重提出了“以产业为先导,以项目为抓手,整村推进、精准扶贫”,重点实施“治地、养畜、植树、修路”的帮扶工作总体思路。
面对白辛嘎查旱地多、水浇地少,长期以来农民只能靠天吃饭的现状,国土资源厅发挥行业优势,在“治地”上下功夫,围绕实施土地的提质、提效、增收、治本上做文章,投入4000多万元,将田、水、路、林、村一并纳入,对白辛嘎查2.6万亩耕地进行综合整治,其中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1.8万亩,旱地荒坡改良田8000亩。整治后每亩可增产粮食300斤,全体村民人均增收4200元。
为拓宽白辛嘎查农民增收渠道,国土资源厅按照“为养而种、以种促养、以养增收”的产业发展思路,结合白辛嘎查饲草料、水资源丰富的实际情况,重点发展了林果种植和现代养殖两大主导产业,建成了千亩果园,栽植沙果树5.2万株,发包给174户重点帮扶对象,挂果后可为贫困户每人增加收入1000元以上;为重点帮扶对象购买1800只基础母羊和种羊,并创新养殖方式,实行畜牧园区集中代养,按照分成比例,实现效益返还。这一项目为贫困户每人每年稳定增收1000元以上。去年秋天,为了应对羊肉市场价格下跌,又投入11万元,引进产肉率高、养殖效益显著的杜泊品种,通过提高产肉量和降低饲养成本来实现稳定增收。此外,还配套新建了占地2.7万平方米的饲料加工厂,购买了6台实用农机具,形成“作物收割—秸杆加工—舍饲养畜”的集约化循环养殖链条,既解决了舍饲养畜饲草料来源的难题,又通过销售剩余饲草料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培育、引导了现代养殖业,白辛嘎查的“造血”功能继续增强。
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紧紧抓住内蒙古自治区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契机,结合财政“一事一议”奖补项目,为嘎查的4个自然屯完成村村通电、安全饮水、村村通广播电视等工程。并实施了村街村貌改造工程,建成占地6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8600延长米的文明墙,对47户危草房进行了改造;新建的幼儿园、卫生室、文化室、便民超市,成为小山村一道亮丽的风景。
去年,国土资源厅又把扶贫开发工作与“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结合起来,筹集资金1000万元,开展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扶贫就要拔穷“根”。两年多来,国土资源厅共投入超亿元的资金,用真诚付出和实际行动托起了白辛嘎查的脱贫梦。(记者 王连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