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记者跟随鄂尔多斯市“十个全覆盖”工程观摩检查组,深入鄂托克前旗、乌审旗、伊金霍洛旗和达拉特旗观摩检查“十个全覆盖”和扶贫开发推进情况。
走进敖勒召其镇陶伦社,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美丽的田园风景:错落有致的新居,整洁干净的篱笆小院,延伸到各家各户的柏油路,还有文化墙、休闲广场和荡漾在人们脸上的笑容。眼前的一切,刷新着记者对昔日农村的印象。
三道泉则村陶伦社位于鄂托克前旗敖勒召其镇城郊接合部,是1988年易地扶贫搬迁移民村庄。去年,借着“十个全覆盖”工程的东风,陶伦社大干了一场,村庄演绎了一场大变迁。
村支书罗怀清介绍说:“陶伦社冬天也没闲着,拆除危旧、清理‘五堆’、签订协议、备工备料,准备工作都做好了,这不,天一转暖,就立即行动了起来。在‘十个全覆盖’的基础上,我们又增加了两项,天然气和宽带也要全部到户。现在天然气已实现100%覆盖,宽带也完成了80%。旧房变新房,土路变油路,吃上自来水,接通天然气,我们村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群众得实惠啦!”
走进鄂托克前旗城川镇马鞍桥村,依托发展肉羊养殖而培育出的“三元杂交”富川羔羊品牌,在鄂尔多斯乃至西北一带打出了自己的“名号”。去年结合“十个全覆盖”工程,马鞍桥村养殖户新修和扩大了棚圈,村里又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改良肉羊品种,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马鞍桥村产业发展示范户崔志清对记者说:“借着‘十个全覆盖’工程,我把自家的房子里里外外改造一新,墙壁屋顶都上了保温层,既防水又保暖,住得舒适。还扩大了产业发展,我家现有3000多亩草牧场、200多亩饲草料基地、2000多平方米肉羊养殖棚圈、400平方米储草棚、肉羊和基础母羊1000多只,这些家底都是受益于‘十个全覆盖’工程。现在全村肉羊养殖户达到150多户,人均年收入达到2万元。”
“十个全覆盖”,就是要让幸福全覆盖。幸福路上一户不落,鄂尔多斯的每一座村庄,每一户农牧民,正在实现物质和精神上的华丽蜕变。
在“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中,鄂尔多斯突出规划设计的引领作用,坚持“不规划不设计、不设计不施工”的理念,根据农村牧区传统习俗、地域区位、产业布局等特点,以行政村为基础,自然村为延伸,农牧户为亮点,科学编制村庄规划,做到“一村一规划,一户一张图”,充分彰显了乡村特色和韵味。
红庆河镇纳林希里村是伊金霍洛旗的农业大村,多年来依托良好的自然条件,发展壮大现代农牧业、绿色种养殖及休闲观光采摘产业。借着“十个全覆盖”工程,这个村积极推进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依托博业设施农业园区、力元种养殖合作社,探索“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引领群众致富。重点支持红庆河蔬菜、“敏盖”白绒山羊、蒙众乳制品、成陵民族食品等一批有代表性的农牧业品牌做精、做细、做强,通过互联网+的模式,打出“绿色天然无公害”的品牌,来鼓足农牧民的钱袋子。
在恩格贝镇蒲圪卜村易地扶贫搬迁村庄整合项目区,三四十辆大型机械来回作业,建设工地上彩旗飘飘,人影穿梭。蒲圪卜村易地扶贫搬迁村庄整合项目计划投资2.52亿元,规划占地1525亩,总建设规模55万平方米。一期项目搬迁411户,规划建设移民住房、互助幸福苑,配套社区服务管理中心、便民超市、幼儿园、卫生室、金融网点等公共服务设施,还规划发展餐饮、住宿、休闲、购物等旅游服务业,解决搬迁群众就地就近就业问题。
“我住了60年的土房子终于要成为历史了。这儿的工程完了以后,欢迎你们到我新家来串门。”正在搬砖的蒲圪卜村村民白保真诚地向记者发出邀请。
鄂尔多斯市委副书记、市长牛俊雁在观摩总结会上说:“ ‘十个全覆盖’工程,不是你干不干的问题,是你必须干好干成的问题。2016年我们在全区率先实现国家级贫困人口12775人稳定脱贫,杭锦旗摘掉自治区贫困旗帽子;全市农村牧区低保标准下低收入农牧民38968人,年人均收入增长20%以上,鄂尔多斯市要率先达小康!”
经历“风寒”,转型“过坎”。处在奋楫前行的鄂尔多斯,农村牧区发展迎来艳阳天,农牧民踏上幸福生活的新征程。
2015年,鄂尔多斯完成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和环境综合整治投资88亿元,占计划投资的210%。当年确定的3245个项目全部开工建设,300个行政村、2349个自然村实现全覆盖,村庄绿化完成44.7万亩,使农村牧区的面貌发生巨变。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420元,增长10%。
“2016年,我市的‘十个全覆盖’工程计划投资96亿元,要完成220个行政村、2170个自然村建设任务。按照3月全面开工、6月基本完工、9月全面完成的目标,在这‘三个节点’上,我们要攻坚克难,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在今年1月16日全市干部大会上,鄂尔多斯市委书记白玉刚立下“军令状”。(记者王玉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