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百姓生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清明】内蒙古:节地生态安葬越来越流行
 

  4月1日,一场节地生态集体免费安葬活动在呼和浩特市古林人文纪念园举办。32名绿色殡葬的践行者长眠于此,回归自然。

  “选择花坛葬,不立碑,不仅节约土地,还能保护环境。在父母生前尽孝,比买一块昂贵的墓地有意义多了。”来参加此次活动的阿珍和她的哥哥、妹妹都觉得,父亲生前是一名老党员,生活节俭,这应该是他最满意的安葬方式。

  “父母都是农民,跟着我生活了20多年。他们生前就说过,去世后不要铺张,安葬越简单越好。选择节地生态安葬,我觉得特别有意义。我也对自己的儿女说了,我去世后,也选择生态安葬,只要你们心里记着我就行了。”68岁的退休职工尹国良说。

  “我区2013年开始推行生态安葬,截至2015年底已经有5000多人选择了生态安葬,赤峰市红山区、锡林郭勒盟还组织了骨灰撒海、撒草原等不留骨灰的生态安葬活动。人们节约土地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在不断加强,丧葬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自治区民政厅社会事务处副处长王庆民说。

  王庆民介绍,我区从2011年起深化殡葬改革,先后出台《关于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全面深化殡葬改革的实施意见》《内蒙古自治区殡葬服务收费管理办法》等制度,实行惠民殡葬,对选择生态安葬的家庭实施奖补,引导群众文明节俭办丧事,倡导移风易俗新风尚。

  2013年以来,我区投入7492万元,为6.3万名低收入群众减免了基本殡葬服务费用,对全区5013名选择生态安葬的家庭实施了奖补。各地还充分发挥村委会和红白理事会的作用,对丧事活动定程序、定标准,减少攀比、浪费等情况的发生。

  “殡葬改革是一项移风易俗的社会革命,树立绿色、文明、节俭的现代安葬观念,推进殡葬改革,是推进社会文明进步的不可或缺的一环。”自治区殡葬协会副会长鲍文祥说。

  “我区乃至全国的节地生态安葬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前不久,国家民政部等9部委还下发了《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下一步,我们将总结各地经验,逐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殡葬有效模式,以点带面推进全区节地生态安葬迈上新台阶,促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王庆民说。(记者霍晓庆)

[责任编辑 刘俊霞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晒晒我的全家福
小气象迷
创业带动就业
气象科普进校园
录制前的准备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电话:0471-6659743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春回草原
做传统手工 学民族文化
 
【专题】习近平治国理政这三年
【专题】2015年终盘点|内蒙古气质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