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社会法制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准格尔旗乌兰哈达村这15户人家何时能摆脱浓烟包围?
内蒙古新闻网  16-03-31 08:47 打印本页 来源: 北方新报  
 

民房边的土地冒出浓烟

  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准格尔召乌兰哈达村曹家圪塄社,原本是一座远离市区、宁静惬意的小村庄。社里的15户村民世代居住在这里,过着简单的生活。然而,2012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破了这座小村庄的宁静。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突然变得烟雾缭绕,有些地方还着起了火。从那时开始,土地上的滚滚浓烟和不时出现的火焰就一直伴随着生活在这里的50多名村民。目前,近4年过去了,村民们不知道这种生活还要过多久?

  烟雾笼罩的村庄

  3月14日,在村民代表边美蝉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准格尔旗准格尔召镇乌兰哈达村曹家圪塄社。刚进村口,便闻到了浓浓的烟味,遮天蔽日的浓烟让记者无法看清远方的路。

  “我们这里的雾霾指数长期处于爆表状态。鄂尔多斯人民都在享受春日暖阳时,我们这里根本见不到太阳。”边美蝉对记者说。

  走进曹家圪塄社,记者看到,在方圆几公里土地上有10多处地方冒着浓烟。记者靠近正在冒烟的土地,虽然看不见明火,但一股股蓝烟呛得人胸口憋闷。

  “你看,那就是我居住的房子。”顺着边美蝉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不远处的房子若隐若现。

  “现在村子长期被浓烟笼罩着,原本那个风清气爽的村子早已不见了,真是让人痛心。”村民戴建荣说。

  土地被迫撂荒

  “你看,这就是我的1000多亩土地,已有4年没法耕种了。咱们农民就指望着这些地活着,现在撂荒4年多了,我们的日子该怎么过?”3月14上午,村民戴建荣走在自己的承包地上唏嘘不已。

  在这些土地上,记者看不到耕种的痕迹,取而代之的是杂草、石块、浓烟和裂缝。

  采访中记者发现,与戴建荣有相同境遇的村民不在少数。四处冒出的浓烟、时而从地下窜出的火焰、巨大的裂缝,都成了农民耕种土地时无法逾越的障碍。

  “长期有火和冒烟的情况存在,土地早就无法耕种了。全社几千亩土地撂了荒,我们的生活来源基本没有了。”边美蝉说。

  生存面临考验

  比起土地撂荒,更让当地村民担心的是自己的生存问题。

  “山脚下那间房子就是我家,由于被火烤着,墙壁出现好多裂缝。最严重的是,我家与山头间的一条土路上也出现裂缝,如果情况继续,房子迟早会塌。”戴建荣无奈地说。记者了解到,除戴建荣家,部分村民家也受到影响,房屋地基下沉、有裂缝。

  土地着火至今,还有村民陆续出现一氧化碳中毒症状。“起初,谁也没有想到这些烟会让人中毒。有时开窗通风时,身体出现呼吸困难,胸口憋闷等情况。后来到医院检查,才得知是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有村民向记者回忆。

  护林员担心引起火灾

  李自成是准格尔召镇的巡山护林员。记者见到李自成时,他正站在曹家圪塄社一处山坡上监测着。记者顺着他关注的地方看,浓烟正从地下冒出。

  “从2012年开始,我每天都会到这里观测土地情况。2014年,由于这里土地着火,还引起过林地火灾。”李自成说,“原来是多好的土地呀,可惜变成这个样子。马上就要到火险高峰期了,我最担心的是再次出现火情。”

  灭火手续没批下来

  好端端的山头缘何会着火?相关部门又是如何解决?

  当日上午,记者就此事采访了准格尔旗准格尔召镇党委副书记高喜荣。他告诉记者,土地着火并非人为,属于自燃现象。以前这里被开采过,由于没有正确的开采技术,造成煤田损坏,近几年又划分给了乌兰哈达煤矿。如今这片煤田已是采空区,因此很容易发生自燃现象。

  “事情发生后,我们积极和煤矿、旗相关部门取得联系,也制定了处理意见。但是该采区的灭火工程手续没有得到有关部门批复,还无法对该地区展开灭火处理。”高喜荣告诉记者。

  “我们都等了快4年时间,如果灭火工程手续10年批不下来,我们是不是要在‘火焰山’再待10年?”边美蝉忧心忡忡地说。(记者范亚康)

[责任编辑 李中锋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晒晒我的全家福
小气象迷
创业带动就业
气象科普进校园
录制前的准备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电话:0471-6659743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代表接受采访
最大任务是履职
 
【专题】习近平治国理政这三年
【专题】2015年终盘点|内蒙古气质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