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鄂尔多斯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伊金霍洛旗 “全域旅游”大有可为
内蒙古新闻网  16-04-06 09:50 打印本页 来源: 鄂尔多斯日报  
 

  徐敏摄

  伊金霍洛旗是鄂尔多斯风土人情和蒙元文化汇集地,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民族历史文化积淀,造就了草原、河流、湖泊、沙地、丘陵、地下煤海、民俗、文化等在内的多样化生态旅游资源。近年来,依托这些资源,全旗旅游产业整体呈现平稳较快增长的发展态势。现有国家A级以上旅游景区5处,其中5A旅游景区一处(成吉思汗陵),4A级旅游景区两处(苏泊罕大草原、蒙古源流文化产业园区),2A级旅游景区两处(吉祥福慧寺、吉祥如意寺)。

  基于得天独厚的旅游条件及转型发展的时代浪潮,伊金霍洛旗率先提出了“旅游兴旗”发展战略,以蒙元文化为主线,坚持规划引领,突出问题导向和市场导向,着力推动全旗旅游由“景点景区”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转变,着力把旅游产业培育成伊金霍洛旗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注重顶层设计规划,塑造旅游产业强壮骨骼。一是建立高规格“文化旅游产业委员会”,调整伊旗文化旅游产业委员会成员,将各镇、三产职能部门以及涉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其他部门聚合在一起,建立考核评价机制,有效整合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同时,成立伊金霍洛旗旅游产业投资公司,通过市场化运作,探索旅游投融资体制改革,盘活闲置旅游资产。二是制定了《伊金霍洛旗旅游顶层设计及三年行动计划》、《关于全面实施旅游兴旗战略的意见》、《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伊金霍洛旗旅游品牌营销策划》、《农(牧)家乐管理细则》等政策措施,明确旅游业发展定位和目标,通过政府资金引导,从景区品牌建设、酒店品牌打造、旅行社品牌打造、乡村旅游品牌打造和鼓励镇、村旅游品牌创强创优等方面奖励,撬动社会资金进入,引导产业良性互动发展。三是调整伊旗旅游产业联盟,充分发挥联盟统筹、协调的作用,使全旗旅游企业凝聚在一起。同时,启动实施“伊旗旅游人才智囊团计划”,引进数名旅游界知名人士担任全旗旅游产业发展顾问,定时召开伊金霍洛旗旅游发展高层论坛,为全旗旅游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夯实旅游基础建设,丰满旅游产业坚实肌肉。一是充分利用成吉思汗陵5A景区的龙头引领,辐射带动苏泊罕大草原旅游区、蒙古源流旅游区,全力完善乌兰活佛府、郡王府、红海子湿地公园、沙山公园等景点旅游功能,有序推进全域旅游服务功能的配套完善,逐步形成伊金霍洛“大旅游”格局。二是完善各类旅游基础设施,如道路旅游指示牌、临时停靠点导览图等。建立游客集散中心、酒店、购物、景区等一站式服务的模式,形成合力,完善产业链条,为游客提供一站式旅游服务。着力打造特色商业街区,打造集现代时尚休闲、草原风情、特色美食、特色工艺品等为一体的特色街区,延长旅游休闲产业链条。三是结合“十个全覆盖”工程,着力推进苏布尔嘎嘎查、布拉格、龙虎渠、活沙图村、柴登村等8个(嘎查)村发展乡村旅游生态观光旅游项目,升级打造30户农家乐、牧家乐示范户。同时,积极推进“旅游厕所革命”,从景区和城区逐步向镇区、交通沿线和农村延伸。

  加大旅游宣传力度,靓丽旅游产业活力肌肤。一是通过“那达慕大会”、“国际马拉松”、“鄂尔多斯婚礼文化旅游节” “伊金霍洛旗冰雪旅游节”和“成吉思汗四时大祭”等各类重大活动及节庆活动来进行大力宣传。同时,积极参加旅游交易会、博览会、推介会,加强与国内知名旅行社的合作,拓展远程目标市场。二是推出旅游宣传“大篷车”,赴太原、呼市、包头、榆林、巴盟、乌海、神木、东胜、大柳塔等半径500公里范围内进行旅游形象宣传推广,以大型推广活动、户外墙体广告、公交车、出租车、电视台电台等宣传方式开展全方位、立体式宣传。三是通过网络及各类新兴媒体进行深度宣传,启动伊金霍洛智慧旅游工程,成立网络信息中心,充实旅游网络宣传队伍,利用“互联网+”,强化旅游形象对外宣传。完善网站、微博、微信等公众平台的信息功能,全力提高旅游官方网站、微博、微信点击量和关注度。(贺宇)

[责任编辑 魏莉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晒晒我的全家福
小气象迷
创业带动就业
气象科普进校园
录制前的准备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电话:0471-6659743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春回草原
做传统手工 学民族文化
 
【专题】习近平治国理政这三年
【专题】2015年终盘点|内蒙古气质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