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给老人看病
检查
义诊
种大棚“手把手”指导
专家指导养殖
农技培训现场
宣传
秧歌扭起来
义诊还送药服务送到家
“平时有病基本都是硬扛着,最多去趟村卫生室。今天不出门就能让市里专家看上病,真是赶上好时候了。”蒙汉村四组78岁的杨美玲说道。在全市“三下乡”集中服务活动中,市医院心内科和神经科、蒙医院中医科和旗医院、蒙医院的专家来到蒙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免费义诊。
村民刘明亮看到专家来义诊,赶忙拿起电话:“你让妈赶快过来让大夫看看。这来了好几个专家,顺便给村里的人也说上一声。”40多平米的房间一时间被来自三支渠、团结、友联、蒙汉等全旗各村社的村民们挤得水泄不通。村民们有的量血压、有的做B超,还有做心电图的、检查视力的、咨询病情。
蒙汉村七组的刘大娘在家人的搀扶下让专家看病,她最近身上疼的厉害,医生帮她量了血压、询问了病情和用药情况后,详细写下了药方和用法、用量,嘱咐她按时吃药。
“这几天春忙,我们也没顾上带她去医院,今天正好一出家门就能看病,正是赶上了。”看到这种情况,市医院心内科主任陈春心有点着急,“老人家,平时有病得及早看,不能拖。咱们这里这种情况多不多?”陈医生问道。“蒙汉这边条件差点,有上了年纪,腿脚不方便,家人不经常在身边的老人。别说到旗里、市里看病了,有时连村卫生室也去不了。这还多亏了旗里卫生流动服务站的刘文大夫经常来,不了老人们有病也硬拖的了。”听到村医高海云这么说,陈主任立即站起来说:“那咱们去给这些老人家看看。”
陈主任一行来到蒙汉四组高振义家,“老人家,您坐在这,我好好给您看看。”陈大夫将老人扶在沙发上,详细地检查,诊断。
听说市里专家来了,五保户杨美玲拄着拐棍寻了过来,医生们赶忙扶住:“大娘,等不上自己来了?”医生们一边和她聊天一边往她家走。“你肾脏有炎症,这个药可是不能吃了,我给您都标注好了”。“就是让市里专家看病我放心。”杨美玲开心地说。给两位老人看完病,专家嘱咐老人们如何正确用药,并免费为他们送去了感冒、消炎、降压等常用药。
在活动现场,卫计局还为该旗30名60岁以上的农业户口老人免费赠送了“小药箱”,方便他们日常急救。药箱内配有10多种常用基本药、蒙汉两种文字宣传册、健康宣传材料及体温表、应急处置物品、棉签、胶布、创可贴、纱布、碘伏等,2015年又新增10余种蒙药制剂。据悉,“家庭小药箱进牧户工程”自2013年运行以来,后旗已有2000余户牧民受益。今年,卫计局计划在农区发放小药箱,目前此项工作还在统计中。今后将根据实际情况逐步落实,确保农牧民及时防病治病。
在“三下乡”活动的持续推进下,农牧民将会享受到更多惠民服务。
家门口指导养殖户受益
“育种羊的羊绒千万不能糟,得用剪子来剪,不然会把种羊糟坏”、“现在建起来的光控增绒暖棚,温度有点高,想办法把羊棚的温度降下来,过两天上两个自然通风旋转试试,造价又小”、“现在二郎山羊绒细密度多少,一般要保持在13~14微米”……在乌拉特后旗金农养殖专业合作社里,河套学院动物遗传与育种繁殖研究中心专家王贵正在羊圈旁细心指导养殖户。
在全市“三下乡”活动中,科技专家们纷纷深入养殖户家中,为当地养殖户们送去科学实用的养殖技术,解答养殖户们在饲养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帮助他们增收致富。
听说专家要来指导,养殖户陆金中早早地就在家等着。陆金中的养殖场是2014年办起来的,主要就是保护和培育二郎山白绒山羊种公羊。经过2年的摸索,目前养殖场已初具规模。现有牲畜总头数540只,其中基础母畜200只。育成公羊140只,每年可提供符合绒纤维直径小于等于14.5微米的种公羊150只以上。按照二郎山保种项目,养殖场采取的是基地加农户经营模式,建立了育种核心群10户,有基础二郎山白绒山羊母畜2000余种,用于纯种选育。
据了解,二郎山白绒山羊是一个优良地方品种,近些年,由于广大养殖户盲目追求羊绒产量,不断引入其他品种杂交,致使羊绒细度逐年变粗,失去了该品种最优势的特质。实地察看完合作社后,专家表示,育种是个漫长的过程,基础羊要不断地进行淘汰,才能选好种羊。绒山羊这块儿主要是找到原种,尤其是过去的原始品种,然后再来选育。关键在保种方面能真正划区域,一定把导血问题搞清楚。
“刚开始我对技术也不太懂,尤其是对大山里的羊从小到大如何饲养、疫病检测都不知道,可是吃了不少亏,损失也不小。现在,养殖场正在慢慢发展中,平常喜欢专家来这参观、指导,他们能给咱们提供一些合理化的科学技术、饲养方法等。其实技术支持与引进方面才是最关键的。”陆金中告诉记者。
手把手讲解农民长知识
在3月30日全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服务活动现场,河套大学教授郝水源现场为农民讲解该种什么,该选什么品种、肥料,如何预防红蜘蛛、白粉病等方面入手,详细讲解了农技知识。巴音镇、呼和镇、乌盖苏木部分农民、种植大户、种植专业合作社聆听了讲座。“12396”科技信息平台工作人员为农民讲解了平台职能,手把手教农民从手机上下载了该软件,指导他们使用方法。随后郝水源教授深入东升4组,在大棚内,对农户种植的西红柿,育苗期管理、温度控制、水肥管理等进行了详细讲解。
听讲座的农民纷纷表示“长知识”了,其中认真做笔记的巴音镇五支渠农民王立军说:“刚刚听郝教授讲农技知识受益匪浅。比如说,种玉米,从来没人注意蛋白质含量大于11%,还是低于11%。蛋白质含量大于11%的玉米适合育肥羊,但是蛋白质低于11%的玉米,只能维持牲口生命。”
“三下乡”暖民心顺民意
近日,全市“三下乡”活动在后旗举办,从当天的活动现场看,数千名农牧民群众喜气洋洋,兴高采烈,说明这项活动暖民心、顺民意,是一项符合基层群众现实需求的惠民举措。
“三下乡”活动始于1997年,是指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经过20年的巩固发展,“三下乡”活动内容不断充实完善,活动规模不断延伸扩大,现在已经成为农牧民群众享受健康的精神食粮,获取先进的科技知识、信息,获得免费的医疗服务的重要平台,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之年。后旗经过连续三年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农村牧区的整体面貌有了根本性的改观,特别是硬件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深刻变化。但是,我们没有必要沾沾自喜,更没有理由止步不前。要清醒地看到,农村牧区与城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还有很多缺陷需要长期地补充和加强。“三下乡”活动,正是这种有效补充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把我们国家建设小康社会和扶贫攻坚结合起来,把集中活动与经常工作结合起来,把面上活动与雪中送炭结合起来,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为农牧区中心工作服务,为农牧民脱贫致富服务,为基层群众更新观念、提高素质服务,应该说,这项活动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回顾历年“三下乡”活动,我们更感到必须注重质量,讲求实效。一是要着眼于促进农牧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三下乡”的内容要从实际出发,紧密与当地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联系起来,把“三下乡”落实到帮助农牧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上,落实到培养新型农牧民上,落实到满足农牧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上,以此来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二是要着眼于实际效果,要把“大”与“小”结合起来,在组织好大型团队下乡的同时,要更多组织小型演出队,流动医疗队和科普工作队等,深入基层,把“送”与“建”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农牧区本土人才。三是要着眼于解决农牧民的切身利益问题。要加大贫困嘎查村和困难家庭支持力度,既要扶贫又要扶志,帮助他们出思路、谋创业,尽快实现脱贫致富。
希望“三下乡”活动越办越好,预祝更多的农牧民群众得到实惠、满足需要。
有奖问答
3月30日,在全旗各族群众的热情参与以及旗各单位的现场协助下,在后旗举办了全市“三下乡”活动。活动现场,后旗交警大队不仅承担活动现场疏导交通、秩序维护之责,而且在活动现场发放交通安全知识宣传册,并开展了农牧区交通安全知识有奖问答。现场群众积极参与,纷纷踊跃举手抢答,气氛十分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