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时政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创新驱动有力支撑内蒙古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从5个方面全力推动内蒙古自治区创新发展

  4月9日召开的全区重点工作重点项目推进大会,对内蒙古如何推动创新、加快各领域发展从5个方面进行了全面部署。

  首先,推动创新要解放思想、创新理念。

  要保持思想的敏锐性和开放度,根据实践的要求,不断破除已经陈旧的观念,切实树立与时代和实践发展相适应的思维方式,从而不断创造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新经验,不断提升经济活动的“含新量”,也就是“含金量”。

  其次,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

  要围绕建设“五大基地”,围绕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统筹各类科技资源,进行集中攻关,努力解决制约自治区发展的技术软肋和创新瓶颈问题。还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培育上下游结合、上中下游衔接、大中小企业协同的良好创新格局,也要围绕构建产业新体系,推动一、二、三产业一体创新、相互促进。

  要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通道。一方面要加快各类创新主体间的合作;另一方面要加快创新成果与市场的对接,真正实现知识和创造的经济价值。要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投资金融机构共同组建技术创新联盟,推动跨领域协同创新。

  第三,加快形成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

  坚持科技体制改革与经济社会领域改革同步发力,政府简政放权、管理创新、优化服务协同推进,用权力的“减法”和公共服务的“加法”,来换取市场活力的充分释放。

  要制定和完善政策措施,赋予企业在行业和技术线路上更大自主权,使企业真正成为创新主体。政府职能要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更加注重抓宏观、抓战略、抓前瞻、抓基础。在科技投入上,要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项目、经费分配和评价结果的机制。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鼓励、引导和支持,构建创新服务平台,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

  要从战略全局高度认识人才的重要性,把人才培养和使用放在优先位置,把更多资源投向“人”,从人才工作的各个方面进行系统安排。要改革人才评价体系,更加注重能力业绩和职业精神评价,让潜心研究的人心无旁骛、无后顾之忧,让创业创新的人放开手脚、有施展空间。要坚持不拘一格用好人才,既要吸引国内外高端人才来内蒙古创业,也要支持本土人才各展其能。

  要加快完善激励和保护创新的制度体系,改革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收益分配制度和转化机制,让科研人员通过创新获得更多收益。

  第四,把“双创”作为推动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

  优化环境,加快完善支持“双创”的政策体系,自治区科技创新资金、中小企业发展资金、战略性新兴产业资金等,要优先支持创新型小微企业发展,重点支持众创空间、创业工场等创新平台建设。鼓励发展众创、众筹、众包、众扶等分享经济的新模式。

  要把培育和弘扬创新文化作为战略任务,在国民教育、科学研究、创业就业、社会管理等各个领域,鼓励创新思维,倡导孜孜以求、追求卓越的科学精神。要大力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败和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使创新成为一种社会价值导向。要加强科学技术普及,提高全民素质,在全社会塑造科学理性精神。

  第五,努力建设创新型政府。

  要树立强烈的学习意识、创新意识,始终站在时代前沿思考问题、推动工作。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培养现代的、健康的政务文化和政务环境,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在培育创新理念、营造创新环境、整合创新资源、保护创新成果等方面,把政府的职责履行到位。

  要坚持依法履职,把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鼓励、支持和保障创新的能力,通过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强化监督,为创新发展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总之,要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自觉践行创新发展理念,始终坚持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努力把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使各个领域的发展都充满生机、充满活力。(记者 苏永生 

  怎样让创新驱动充沛发力?——一论扎实推进重点工作重点项目 

[责任编辑 李珍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芍药绽放 花海和林
小书包里装着信仰
传统文化课堂 多彩...
净化文化市场
种植合作助力 农民...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电话:0471-6659743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飞阅内蒙古——航拍壮美阿尔山
“剪”下风情
 
【专题】习近平治国理政这三年
【专题】详解内蒙古“十三五”规划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